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王慧媛  陈艾睿  张明 《心理学报》2021,53(2):113-127
采用线索化范式, 通过3个实验建立线索和靶子的意义关联, 考察了意义性线索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向效应。结果表明, 在下视野出现抑制效应, 且位置越下抑制效应越显著; 在上视野出现捕获效应, 且位置越上捕获效应越显著; 同时注意定向效应的程度受引导线索性质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1)客体间的意义关联能够引导视觉空间注意, 表现出不同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向效应; (2)客体性质能够影响意义关联的注意定向, 表现为客体的生动性越高, 调节能力越强, 抽象性越高, 调节能力越弱; (3)意义关联的注意定向具有规律性变化, 表现为基于空间位置的抑制和捕获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慧媛  隋洁  张明 《心理学报》2016,(7):783-793
采用线索化范式,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间的关联,通过比较不同搜索策略任务下不同线索靶子关联条件间的捕获量考察关联水平及搜索策略对注意捕获的作用,并分析抽象的意义概念对空间注意分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意义线索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注意定向假说,只有符合当前注意控制定势的线索才具有捕获注意的能力;(2)知觉关联在调节无意注意定向上具有主导性,调节能力强,能将其他因素效应掩盖;语义关联单独作用时对无意注意定向有调节作用,但调节程度小,效应易被掩盖;(3)搜索策略虽然能够大大提高反应速度,但只有基于特征独子的搜索模式对无意注意定向有调节作用,且调节能力有限。研究再次认证了空间无意注意转移中注意控制定势的作用,同时指出抽象的概念加工能够根据当前的环境有效指导后续的选择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王慧媛  张明  隋洁 《心理学报》2014,46(2):185-195
采用线索化范式, 通过实验任务设计线索与靶子不同的关联并鼓励被试采用不同的搜索策略, 探讨线索与靶子间的知觉关联、语义关联及特征独子检测模式、特征搜索模式对注意捕获的作用。通过线索无效条件和线索有效条件反应时之差判断每一条件下的捕获量, 并综合各条件的反应情况做出结论如下:(1)线索与靶子的知觉关联调控注意捕获, 其效应不受语义关联和搜索策略影响; (2)线索与靶子的语义关联只在排除知觉关联后调控注意捕获; (3)控制知觉关联和语义关联后, 特征搜索模式不影响注意捕获, 而特征独子检测模式对注意捕获有影响。这表明语义知识和知觉经验根据当前任务要求共同作用指导个体的视觉加工, 表现了人类加工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4.
王慧媛  隋洁  张明 《心理学报》2018,50(10):1071-1082
采用线索化范式, 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的语义关联, 考察语义关联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采用特征线索意义靶子的形式, 建立某一特定语义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线索靶子语义一致时线索捕获注意, 线索靶子语义不一致时同样的线索失去捕获注意的能力。实验2随机呈现线索颜色和靶子汉字, 建立两种语义概念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出现了捕获效应, 而不论其在某一具体试次中是否与靶子意义一致。实验3交换了线索与靶子的属性及概念, 采用意义线索特征靶子的形式, 结果与实验1一致。这些结果表明, (1)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无意注意定向假说, 刺激的捕获能力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调节; (2)由语义概念激活的知觉表征在调节空间注意分配上与其自身相比形式相同, 但程度有所下降; (3)知觉特征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能够激活与其相应的语义概念, 使其吸引注意并调节空间注意分配; (4)知觉表征和语义概念的激活可能是双向的, 激活后在指导注意转移上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出现时程机制的三因素理论内容,支持该理论的实验证据,以及对理论的质疑和发展。该理论认为空间定向收益、出现检测缺失和空间选择收益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IOR出现的时程及机制。研究者通过操控任务加工水平或将实验范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因素理论提出了质疑和发展。许多关键问题如三个因素存在的认知神经科学证据、出现检测缺失和空间选择收益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