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泰山玉女发展成国家祭祀神灵碧霞元君,经历了"立像"、"建祠"、"赐额"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再到国家神灵的转变,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这其中道教的吸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宋至清代多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国家祭祀政策的大背景下,道教神仙的光环使碧霞元君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终承认。道教的吸纳和国家的认同是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前提条件,而与海神天妃的相互吸收利用及自身不断显灵则又促使其信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2.
萧公信仰肇迹于江西新淦大洋洲,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历史上萧公信仰的形成与新淦的自然环境、萧氏宗族密切相关。明代萧公神在与国家、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中获得两次国家加封赐号,使自身演变为国家正统神灵。伴随着萧公神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萧公信仰开始对外传播,地域扩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萧公神成为民众广泛奉祀于江河湖泊的一位水神。  相似文献   
3.
彭蠡小龙脱胎于中古宫亭庙神。佛、道争相降服宫亭庙神,彭蠡小龙代兴。宋初,立庙新建县吴城山,获封顺济侯。熙宁间用兵交趾,显灵助顺加封顺济王,成为长江-鄱阳湖航线上声名显赫的航运保护神。徽宗时屡封至八字王,置专官四时致祭。其祠庙遍及长江-鄱阳湖-赣江区域,扩展至江浙、福建等路。护佑漕运、消除水旱的阴佑功能等诸多因素,推动彭蠡小龙信仰地域扩展甚广。彭蠡小龙信仰兴起与地域扩展反映出国家礼制、地方治理、水运交通与民间祠神信仰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晏公为江西著名水神之一,元末明初已存在,后受封平浪侯。与临江府萧公不一样,晏公信仰起源与道教净明道所倡孝道关系密切。其"神霄玉府都督大元帅"封号、黄箓大斋神位、尸解以及传说等都与道教密不可分。随着明初封号,特别是阴佑使节出使、漕运畅顺等,江淮乃至辽东一带,晏公封号赐额不断,官方祭祀日隆。而官兵、移民等,也促使晏公信仰不断从长江中下游向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岭南等地区扩展,各地晏公庙宇广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