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执行功能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红  王乃弋 《心理科学》2004,27(2):426-430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一个还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但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个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目前的主要观点包括神经心理学观点、抑制控制理论、高级认知能力理论(包括工作记忆理论、抑制及工作记忆理论)和认知复杂性和控制理论。主要的研究任务类型包括卡片分类任务、延迟反应任务、基于Stroop任务的冲突反应模式任务、心理理论任务、问题解决任务、“热”执行功能任务等。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弄清执行功能的本质,结合认知神经科学阐明其与脑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从区分“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角度,探讨以情感激活为特点的“热认知”在执行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审美能力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本文介绍了审美的认知神经模型, 以及相关研究的实验范式, 对各种刺激材料和任务进行了评价。回顾了近年来脑成像研究的主要进展, ERP和MEG研究证明审美包含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加工阶段, 与审美判断相关的ERP成分为300~400 ms 额中部负成分和440~880 ms 头皮后部晚期正成分。fMRI研究发现与审美相关的主要脑区包括尾状核、框额部皮质和扣带前回。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区分审美的不同方面的神经机制之间的差别, 扩大刺激材料范围, 更深入地探讨复杂因素, 如文化因素对审美神经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执行功能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虽然对执行功能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从神经心理学角度出发的,但现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层出不穷。该文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研究儿童冷执行功能和热执行功能的常用方法,包括搜寻任务、规则运用任务、优势规则抑制任务、矛盾冲突任务、问题解决任务、图片工作记忆任务、心理理论任务、延迟满足任务、儿童博弈任务和反向择物。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作者发现,执行功能的概念已逐步扩展到包容整个认知过程,而已有的关于执行功能的观点都只强调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还没有一种观点能够将上述方法所研究的执行功能概括完整。执行功能的本质还远远不能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研究音乐情感交流的透镜模型和透镜模型等式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透镜模型旨在解释演奏者如何通过多种或然且部分过剩的线索表达情感,听者如何使用这些线索识别演奏者表达的情感。透镜模型等式(LME)将演奏者和听者线索利用的回归模型联系起来。以透镜模型为理论基础,LME为数学基础产生了用于改善音乐演奏中的情感交流的认知反馈法(CFB),即在演奏者演奏结束之后,向演奏者反馈其线索利用与欣赏者的线索利用相比较的结果,以提高演奏者与听者线索利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数量表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量表征是人类数学能力的基础,数量表征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存在两种不同的数量表征系统:对小数的精确表征系统和对大数的近似表征系统。通过综述不同研究领域对数量表征的研究,总结了支持两种表征系统分离的证据:对1~3范围内小数的表征受数量大小的限制,基于指向物体本身的注意,更依赖于物体的知觉特征,对物体及其数量进行精确表征;而对4以上的数量的近似表征系统则受韦伯定律的限制,基于指向数量的模拟幅度的表征,而不依赖单个物体的知觉特征,是对数量的近似的、心理的表征。fMRI、PET和ERP的脑成像研究结果迄今尚无定论,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最终阐明数量表征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评执行功能的问题解决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执行功能的定义存在着多种理论观点,但由于执行功能的含义广泛,该领域仍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鉴于已有的各种理论的不足,该文着重介绍了Zelazo等人提出的研究执行功能的新思路:根据问题解决的理论框架来构建执行功能的概念,从而把执行功能的不同方面就其功能暂时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根据这个问题解决的框架,执行功能是一个由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组成的宏观概念:问题表征、计划、执行、评价。这种观点承认执行功能内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并引导我们深入地研究各亚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将该领域内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但这种理论本身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能毫无批判地接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