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古代移风易俗思想史上,荀子是最主要的发轫者。他不仅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移风易俗"的思想命题,而且对移风易俗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赋予移风易俗较为丰富和系统的内涵,为移风易俗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荀子移风易俗思想的产生在理论上是对诸子百家民俗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在实践上则来自于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尤其是秦国移风易俗活动的观察、思考、批判和总结。荀子移风易俗思想虽然是他考察法家变法和集百家大成的产物,但是却具有显著的儒家特色。荀子移风易俗思想的形成,对后世特别是秦汉移风易俗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孔子向往周公之治,而周公治政以德为先,因此孔子需要直面周公之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周公之德只有"使骄且吝"的评价。通过分析发现,"骄且吝"有其特殊指向和政治目的,这说明周公之德主要是一种政治之德。孔子采用否定性的评价方式,表明了对周公之德的高度重视。孔子对周公的重德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它落实在君子人格的养成上,更为重视表现在伦常日用之中的修身之德。总之,周公之德体现为工具理性,而孔子之德则体现为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