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中山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17~18日在广州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哲学系和法学院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本次大会还特邀国际著名非形式逻辑学家和法律逻辑学家、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哲学系教授道格拉斯·华尔顿(Douglas N.Walton)博士做大会主题发言.会议围绕"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的关系"这一主题对"什么是法律逻辑"、"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方法"、"法律知识表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明辉 《现代哲学》2006,28(2):114-119
“批判性思维”一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十分时髦的术语。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都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但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其逻辑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目前学界对此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在逻辑学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逻辑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两者可以不加区别交互使用。该文首先考察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们分别给出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然后分析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认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共同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证有两种类型:论证1是指作为一种话语或交际行为的论证,它被看作是由主张(结论)及其理由(前提)所组成的;论证2是一种特殊交互作用,指的是一个论争或就特定主张做出一个论证的过程。(O’Keefe,pp.121-128)前者是指作为结果的论证(argument-as-product),后者则是指作为过程的论证(argument-as-process)。哈贝马斯把前者称为“论证”(argument),后者称为“论辩”(argumentation)。广义的论证包含上述两种类型,狭义的论证则仅指上述第一种类型。然而,20世纪上半叶论证结构被理想化了:数学证明被人们当作成功论证的范式,论证完全被从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全国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7月 9日至 1 0日在清华园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人民出版社以及全国各高校的近 50名专家学者。会议围绕“2 1世纪的逻辑学”的主题 ,对2 1世纪逻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