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首先在详细分析工程中利益冲突已有定义的基础上,本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利益冲突的构成,并列举了利益冲突的情形。接着,分析了利益冲突的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美国工程社团以及大型企业有关利益冲突的伦理章程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
潘磊  宋妮 《美与时代》2014,(3):23-23
当前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建筑作为环境保护的新方式,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契机,在很大程度上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政府在建筑节能上的职能更加明确,建筑节能的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将对下面这两个论题进行论证:第一,在认识论上,皮尔士是一个辩护主义者(justificationist)。但是,与经典的或理性主义的辩护模式相反,他并不认为个人意识是辩护或确定性的来源。事实上,皮尔士开创了关于辩护或确定性的符号学模式。第二,在认识论上,皮尔士又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在他看来,人的思考和研究、询问和回答、断言和拒绝、怀疑、相信、预期和说明都是行为和反应,而这些行为和反应像其他高等动物的行为和反应一样能够被观察、描述和理解。从经典意义上看,他既不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潘磊 《伦理学研究》2021,(2):112-120
在《认知不正义》一书中,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米兰达·弗里克首次系统地讨论了认知领域的不正义现象。其中,“证言不正义”引起她特别的关注,其典型情形可被界定为“因身份偏见而导致的可信度贬损”。由其所导致的对特定群体及个人的不公对待,不仅剥夺了他们作为知识主体的资格,而且亦会导致人性的降格。以此观之,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但是,在分析其本质时,由于弗里克囿于主流的分配正义模式,她只能得出一个缺乏信息量的否定性论断:“证言不正义”并非认知资源的分配不均。为了推进此话题的讨论,如果利用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些成果做出新的尝试,那么其结论将是:“证言不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承认”拒绝。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大学和《哲学研究》杂志社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等10余家机构联合举办的“2007年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于2007年3月17~18日在浙江大学举行。诸多关注工程伦理的专家和学者与会,其中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美国LoyolaMarymount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一、学科界定与课程体系构想工程伦理学在中国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界定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东亚符号学会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4— 6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由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日本大学主办 ,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波兰、日本、韩国、蒙古及两岸三地的近 80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收到中英文论文 6 0余篇。学者们围绕“符号学与东亚文化的全球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 符号学的理论基础研究  意义问题是符号学的核心问题 ,也是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清晰性和深刻性的对立 ,被认为是哲学文本所面临的两难。国际符号学会名誉会长、华沙大学教授佩尔茨认为这种两难是不存在的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