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有关常识和诸如“理性”、“真理”和“实在”这样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范畴来说,错觉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检验案例。我的目标是,通过与弗洛伊德的遗产和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精神病学研究成果进行某种交锋,分析这种错觉所具有的各种富有悖论色彩的形式,从而阐明构成了它那些特定的时间化、概念化和论证样态之基础,并且为这些样态确定方向的逻辑。就英语而言,人们也许是在“幻觉”的意义上使用delusion(错觉)这个术语的,不过,它也可以被用来表示我们在罗曼诸语言之中称之为“delirio”或者“d啨lire”(这两个外来语在这里均指“迷狂”之意,前者是…  相似文献   
2.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高级讲师格雷林(A.C.Grayling)博士于1987年3月27日—4月5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3月27日至4月17日在京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就分析哲学  相似文献   
3.
序言自古以来,日本人总是在积极地吸收着儒教、佛教等各种来自海外的强有力的思想。这些强有力的外来思想都具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即追求普遍真理。具体来说,无论是儒教还是佛教,它们都在追问:世界为何物?人为何物?人应当怎样生活?道德、宗教、政治、艺术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它们各自认为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某种法则。也就是说,这些外来思想都是追求并努力提出某种适用于全人类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则。纵观以往日本的各个时代,由于受到地理风俗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的制约,日本人在接受上…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哲学     
科学的哲学是一个思辨的探究領域,需要深入研究它。不能以某一旣定的哲学来解释科学,也不能在科学的理解中排除哲学。哲学是比任何其他观念系統都更一般的一种观念系統。哲学的理論提供选择科学理論的背景。科学底形而上学前提的探索,科学方法的邏輯,科学家的认識論,科学結論的伦理学都属于科学哲学。为了表明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別,科学可以定义为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观察、假設和实驗的方法,指导人們在探索实体时获得趋向、規律和原因,导致对事件的預見和对現象的控制,在发展的高級阶段上包括用数学陈述的重言式,用工具发現的材料,导致取得自然規律的知識。当人們考察了事实的世界和邏輯的限制而且表明了它們是怎样相适应地連結在一起时,就已发現了一种研究科学的哲学。那就是事实之間的关系,以及由之所喚起的邏輯所包含的东西。哲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某种东西,而是我們借助于它而进行理解的某种东西。知識的获得只有两个起点:归納和演繹。方法所依賴的公理并不是为研究者以一种自觉的方法作为前提而审慎地提出的,而毋宁是为他所实行的方法所认定的。科学分为三个部分:領域、方法和規律。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它研究領域以发現規律。这里考察的科学的哲学公理有:領域的形而上学的前提;方法的邏輯公理;科学家的认識論的假定以及規律的伦理原則。 領域的形而上学的前提是从方法的研究中得出的那种前提。有以下的公理:自然即同一的諸实体;实体的相似、差异是无限的;因果关系依賴于整体的层次;因果律是說明性的。方法的邏輯公理来自事件的邏輯。观察是察看事物之間区別的方法。它导致槪念的形成。归納是构成理論的。检驗假設符合的标准是工具性的。检驗理論一致的标准是数学的。检驗規律应用的标准是有条件的。科学家的认識論的假定有三个主要部分。(一)可知对象的认識論上的假定:外部世界是不依賴于认識者的;不齐一性构成了认識中的干扰;精神和外部世界是相似的。(二)认識过程的认識論上的假定:随着知識的增长,可知的东西远离着主体;发現的秩序不同于自然的秩序;感觉是能在实驗上計划的;結构是制造感觉的結果。(三)知識的认識論上的假定:关系的知識的增多快于质的知識;知識为在其获得中所应用的技术所限制;語言从来不能完全胜任地代表世界。科学的伦理原則:就其为应用而言,科学力求为要在这个世界上过美好生活而作准备;科学力图提供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科学在社会中的首要效果是加强科学之外的社会行为,次要效果是使社会趋向科学。  相似文献   
5.
于雷  胡博 《思维与智慧》2001,(12):47-47
种世衡是宋仁宗时期一位著名的戍边将领。在他戍守西北边城青涧城期间,积极进行间谍侦察活动,离间夏国君臣关系,极大地削弱了西夏的力量,表现出高超的用间水平。当时西夏的权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很有智谋,作战勇猛,深得李元昊的宠信。他们经常出兵掳掠,给边地造成很大威胁。种世衡视二人为心腹之患,想方设法要除掉他们。一日,野利旺荣派其亲信浪埋、赏乞、媚娘三个到种世衡处请求归降。种世衡明白这是诈降,但觉得如果杀掉他们,还不如留下来行使反间计。于是对这三个人委以监督商税之任,并经常与其一同骑马出入,甚是亲近。…  相似文献   
6.
罗卜桑丹津提出了以大本源之“普生灵命运”为主的宿命论世界观和历史观,以记述成吉思汗的“毕力克”作为表述自己思想的独特形式,论述了“变”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8.
《管子·地员》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丰富的植物生态学著作之一,它对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和植物群落特征的描述,同近代植物生态学发展初期的水平相比也毫无逊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实践的结晶。本文就该篇中有关植物生态的内容,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诸位学者。一、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并非想象的产物,而是集体的经验。集个体而成的国家其意义决不等于这些个体的总和,而是有所超越的,并具有世界性格,其含义不仅是法律上的(尽管曾经存在过“国际联盟”这样的组织),而且具有最崇高的道德含义。下列这些问题值得探讨:自由的实现是否不可捉摸,是否无异化现象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被列为了一门独立学科,说明了其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接受不同的教育,因而,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生活习惯等诸方而都存在着差异,交际时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因此,本文就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手段和策略,为积极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