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10月11日至1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风景秀丽的灵隐景区、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了"东南佛国.杭州"首届佛教文化节暨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杭州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2.
演觉 《法音》2023,(12):5-6
今天,中国、美国、加拿大佛教界代表相聚中国浙江杭州,举行第三届中美加佛教论坛,交流互鉴,善妙吉祥。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界,向出席本次论坛的美国、加拿大佛教道友和专家学者致以吉祥祝福,向参加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给予本次论坛大力支持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向论坛协办、承办单位致以诚挚谢意。  相似文献   
3.
演悟 《法音》2006,(9):38-42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身心寂静,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是学佛的基础。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个别学佛多年的居士,对此并不是很清楚,进入寺院不知所措,言行举止常不如法,甚至玷污清净道场的庄严神圣。更严重的是对入寺的规矩礼仪凭空猜测,以致于以讹传讹。鉴于此,本文将入寺应该注意的规矩礼仪作简单介绍,以备在家信众入寺处众参考。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  相似文献   
4.
演觉 《中国宗教》2021,(3):11-12
不久前,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统战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的全面落实,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经验的系统总结和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6.
我们常常说到禅宗西天有多少祖师,东土又有多少个祖师,其间的继承关系究竟以什么为凭据呢?又说禅宗的传承本来是以心传心,以心证心,这里有没有经验的依据呢?有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若依禅说禅,禅宗千古一脉,佛门中的弟子是如何把握的?一棒一喝我们今天也可以用,但为什么没有见什么人是因此当下得悟的呢?  相似文献   
7.
演觉 《中国宗教》2024,(1):14-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包括佛教界在内的全国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悟才 《中国宗教》2022,(9):54-55
<正>众所周知,佛教中国化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对佛教经典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阐释,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规和制度。从概念上看,佛教中国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中国佛教的禅宗,无疑是最具中国化特色的佛教法门。而禅宗的传承与发展,又得益于六祖慧能的弘传。鉴于其在佛教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六祖慧能成为公认的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9.
演觉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14-15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同志出席并讲话。研讨会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演启 《法音》1989,(11)
太虚大师主张人乘佛教为佛教的基础。他认为,处此科学发达时期,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遁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因此,依人乘行果,完善人格,进一步修习大乘菩萨行果的觉路。太虚大师的佛教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就个人所学,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