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平则鸣:关于劳资冲突分析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正林 《学海》2005,19(4):56-61
本文试图从组织公正的角度来理解劳资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即认为组织(企业)层次上的劳资冲突源于应该由雇主(资方或其代理者)负责的雇员的不公正感,把雇员对这种不公正感的行为反应视为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根据这个思路,本文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组织(企业)层次上的劳资冲突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游正林 《学海》2011,(1):138-145
F厂是隶属于某集团公司的一家国有独资企业。自2008年10月1日以后,F厂工会主动介入生产管理过程,牵头开展了"生产操作无差错"和"修旧利废"活动。这两项活动并非工会必须开展的本职工作,F工会之所以要超常规地开展这两项活动,主要是出于追求政绩的考虑。那么,F厂工会为什么要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追求政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追求政绩的做法?本文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游正林 《学海》2006,51(2):33-43
针对一起持续时间长达18天的集体上访、静坐事件,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它为什么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本文认为,它源于强烈的集体不公正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导致它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游正林 《学海》2012,(4):13-20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召开三次全总党组扩大会议,最终确定了工会的中心任务,即要求工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本文以重温这三次全总党组扩大会议的形式描述了中国工会的中心任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游正林 《学海》2015,(1):73-79
改革开放以后重新出现的私营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不少已具备了类似"单位性质"的特征,本文把这种现象称为私营企业"类单位化"。以浙江省诸暨市的调查为基础,本文论述了私营企业"类单位化"的基本历程,并探讨了私营企业"类单位化"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