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也表现于他对人口问题有所思考。孔子对于人口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体现于他周游列国初到卫国之时,与替他驾车的学生冉有的一段精彩的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以下凡引自同书,只注篇名。)孔子所说的“庶矣哉”,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说:“卫国的人好多啊!”这是孔子对卫国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并非是卫国的山山水水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并非是卫国的都邑建设新气象的人文风貌,而是卫国的熙熙攘攘的广大人群本…  相似文献   
2.
“同类相应”的观念,乃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思想与文化之一。它由来已久,且非一家独有,其中的“天人感应”观在汉代尤为流行。西汉前期百科全书式的《淮南子》一书,就极为重视物类间的相互感应作用,其感应现具有明显的“自然论”倾向。《淮南子》的这一特点,使其在我国古代感应思想发展史上有着代表作的重多地位。一、“物类相应”“物类相应”的观念反映了《淮南子》对世界万物“普遍联系”性和“可分类”性的认识水平。我国古人对事物间的彼此相关性深信不疑。他们的这种信念如此坚定,以至于只由事物在直接接触时(例如在相冲撞时,…  相似文献   
3.
现实世界由万物组成,虽整体上具有质的无限多样性,但具体到每一物,则无一不是有限且实有的。“有限”说明其局限性,“实有”说明其客观存在性和俗常可知性,因此不妨称现实世界为“物有世界”,“物”即“有”,此处“有”概念的内涵是“有限”与“实有”。以物有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可相统一为前提,对其在时间上的终极来源的寻求形成了宇宙生成论,对其存在的终极依据和基础的寻求形成了哲学本体论。由于任何有限物都因其所受的局限而无法解释和决定万物整体上的无限性,因此此终极的统一只能在一切有限物“之外”去寻求。“统一”意味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