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正在广泛地讨论信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涉及原始信息、通讯技术、工业的机器人化、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和科学的数学化。哲学上有依据的各种原理的研究论题提出了许多需要专门加以探讨的、令人注意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问题,例如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文字表达,衡量与评价、结构与功能、原始资料与信息的关系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本文探讨的对象。本文仅从世界观方面,阐述随着信息工艺的迅速发展,信息对人们的意义。但是只有在原则性的争论中才触及世界观。此外,经验也表明,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进行批判分析的透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指出十九和二十世纪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派别的思想性质。无庸置疑,确定这种阶级性质是对资产阶级哲学派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从哲学上阐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客观社会过程决定的。从这种基础出发,也可以对哲学世界观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艺术、政治、宗教等)的普遍联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只有同时也研究哲学认识发展的特殊机制,把哲学理解为特殊的精神现象,揭示哲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蒂施纳于1981年在巴黎出版社出版了《波兰教徒的对话》(施波特卡尼亚编)一书,这本书由 Th·麦希滕贝格译成了德文,标题为《不可思议的对话。波兰的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在施蒂里亚和格拉茨出版社出版。现按此书对波兰哲学的发展作以下概述:波兰战后哲学状况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掌管国家领导权的政府在政治实践中是以马列主义学说为依据的。新的统治权虽然支配了生产资料,但是却一直仍然存在着继续  相似文献   
4.
五、认识论的问题信息是由人与机器进行处理的。在欧洲控制论发展过程中曾把这些类似的过程进一步阐述为同一性。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设想。例如,指出了人脑是具有缺陷的,“因为人脑不能充分接受事实,不能极为迅速地安排、整理和处理事实,不能长期贮存,就是说不能在记忆中长期保留事实,受情绪和语言的干扰,而且并不是永不疲倦的”。人们想用思维机器来弥补人的这些“缺陷”,“通过装置,使控制机器、语言机器作出比人脑更大的贡献。因为电动装置没有人脑所特有的一切缺陷”。因为人被看作可用机器代替的,这样人就从控制思维中完全消失了。人们发展了人在其中是干扰因素的机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方法论角度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具有极重大意义的著作。《精神现象学》是借助唯心主义的辩证方法论证过渡到资产阶级社会的世界历史必然性的最全面的尝试。黑格尔的哲学渗透了对理性的无限威力的信念,渗透了一种无限认识的乐观主义。他对同时代的非理性主义和认识论的贵族派(浪漫派,谢林学派)的毁灭性的批判,以及他同历史过程的心理学解释的论战是必要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后来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与浪漫派认为历史是一个人类没落过程的观点相反,黑格尔主张历史具有向上发展的规律性;与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6.
考察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对唯物地论证逻辑学具有重要意义。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能概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使考察不落于一般,特按不同原则将研究的关系划分如下:一、对逻辑学的对象、原理和各种术语的一般规定我们考察数百年来科学“逻辑学”这个术语的不同含义,但在不同运用形式中很难找出内在的秩序。把科学术语的发展与科学原理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思想史考察乐于依据的基础。但是,仅把某种精神产物(“逻辑学”术语及其含义)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7.
意识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卓有成效和论据充足的基本立场以及新的研究成果和认识,统一地阐述意识的形成、结构、运动、职能和本质。这里的哲学论断是以许多单门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的。意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职能方面必要前提。马克思将其本质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类,生产了自己集体和个人生活和发展的条件;而这是以人类能够认识、有意识地反映和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