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 成瘾患者、多动症患者和病态赌博者在决策中表现出冲动偏好。目前研究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经典实验范式是延迟折扣任务。通过延迟折扣任务, 心理学家揭示了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神经机制并构建了多种理论, 包括单一系统评价理论、双系统评价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和自我参照加工理论。基于这些理论, 已经发展出了多种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 包括想象未来具体事件、工作记忆训练、预先承诺以及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通过认知控制和价值表征理论来实现的。未来研究方向需集中于价值计算、价值系统和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在改善决策冲动性以及内在机制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汪强  宣宾  刘振会 《心理科学》2012,35(2):282-286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时序知觉中是否存在词义与位置Stroop效应。通过时序知觉判断任务,使用中文汉字“先-后”刺激材料,让被试做出时序判断。对反应时的结果显示空间方位、词义位置的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主效应,空间方位和词义位置匹配关系、空间方位和时间间隔、词义位置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交互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人脑在时序知觉判断过程中存在词义和位置的Stroop效应,该效应可能与时序知觉加工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付梅  汪强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4):659-667
目前神经经济学的首要目标是探讨人们经济决策背后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脑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跨期决策作为经济决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其理解可以丰富决策的理论内容。首先, 梳理了关于跨期决策神经机制研究, 阐述了跨期决策的四种理论, 分别为单一评价理论(single-valuation theory)、双评价理论(dual-valuation theory)、自我控制理论(self-control theory)和自我参照加工理论(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theory), 以及脑损伤研究证据。其次, 分别整理了基于体素形态学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跨期决策领域中的应用, 并揭示前额叶灰质和白质体积以及背外侧前额叶-纹状体神经纤维连接对于决策冲动性的影响。最后, 未来研究需要注意其在研究方法、认知过程、决策冲动性评估模型上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朱海东  汪强 《心理科学》2015,(5):1095-1102
决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其神经机制的探讨才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基于价值的决策理论,强调人们首先计算和表征事物的价值,随后比较和决策。在人脑中负责主观价值计算的神经基础有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眶额皮层以及其他脑区,而负责价值整合的脑区有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眶额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等。其中时间和风险的价值计算有着相同的神经基础,并且人脑可以将不同属性以及成本进行整合形成主观价值,按照曲线交互作用范式进行。通过自我控制、注意和认知调节等方法,同样可以调制人们的主观价值大小。未来需要继续强调模式分析、个体差异、老龄化和基因对价值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借助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熟练阅读中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对语境预测性的利用是否有差异。实验1比较快速组与慢速组在中央凹加工高、低预测词的差异。实验2对比两组读者利用副中央凹预视(相同、相似假字、低预测词和不相似假字)加工高预测词的差异。实验1结果显示两组读者有相似的预测性效应:对高预测词的注视时间比低预测词更短。实验2结果显示两组读者的预视效应存在差异:慢速组在相同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率高于低预测预视,而快速组在这两种预视下的跳读率差异不明显但高于慢速组;慢速组在低预测和不相似预视下注视目标词的时间分别长于相同预视,而快速组的这两种效应较小。结果表明,两组读者利用预测性的差异表现在副中央凹加工阶段,即慢速读者比快速读者利用相似预视激活预测性信息的效率更低,且在低预测或无效预视下对词汇的识别和语义整合更困难,这说明慢速读者在词汇加工中更依赖语境且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更弱。这些结果支持词汇质量假说。  相似文献   
6.
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代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分析,探讨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异常心理同正常心理一样不仅有自然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性,还有许多自然物质世界不具有的高级和复杂特性.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是它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