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生态与政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伊举  李涛 《学海》2002,(3):54-60
当代出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促成了现代生态学的形成 ,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绿色运动和政治反应 ,从而为生态政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在介绍这些前提条件后 ,着重对生态政治理论的特点以及生态思想对一般政治原理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汪伊举 《学海》2006,1(5):119-125
现代性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化的出生比现代性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性与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性与现代化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汪伊举 《学海》2003,1(2):35-44
后革命是指社会进入了以解决个人问题、全球和全人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在此时期,理论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追求共识和表达自由的权利;真理也从一元性走向多元性,精神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繁荣有了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