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考查了语言范畴是否会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并探讨了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即时分类颜色还是长期与颜色联结的结果。实验中,以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选定的渐变、相邻颜色知觉距离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A、B为绿色,C、D为蓝色)为材料,以色词与颜色重组模式训练被试用4个人造词汇分别命名4种颜色,并让被试在训练前、第一次训练和第八次训练后均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测试。经训练,原范畴内颜色(AB,CD)变成了范畴间颜色,原范畴间颜色(BC)仍为范畴间颜色。结果显示:被试在一次训练后能以新名字区分4种颜色,八次训练后掌握了4种颜色的新名字;在训练前测试中,出现了与蓝绿色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在第八次训练后测试中,出现了与习得的语言范畴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但在第一次训练后测试中并未出现这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长期与颜色联结,而非即时分类颜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相似文献   
3.
电子媒体设备日益流行的同时, 睡眠问题也日趋加重, 主客观研究均发现电子媒体使用会对睡眠产生消极影响.背后的加工机制涉及睡眠置换,唤醒,屏幕光和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睡眠卫生教育,限制电子媒体使用,屏蔽屏幕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机制的整合,因果关系的确定,测量方式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使用情况细化和本土化研究方面做努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考察了不同女性面孔吸引力情境对男性被试诚实道德决策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ERP技术对社会情境中面孔吸引力的信息加工方式特点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高面孔吸引力记录员情境中被试倾向更加真实地报告自己的预测结果而表现出更多诚实的道德决策;ERP结果则发现高吸引力记录员面孔较之于低吸引力记录员面孔在反应提示界面在大脑中后部诱发更大的早期N200成分。结果提示,在与面孔审美评价无关的社会情境中个体面孔的吸引力信息能够被快速识别与自动化加工,同时也会直接促进他人自身的道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5.
钟罗金  汝涛涛  范梦  莫雷 《心理学报》2019,51(12):1330-1340
三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无意识和有意识自我欺骗存在的可能性, 以及认知模糊程度与动机强度对两种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发现, 自我欺骗存在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形式; 实验2的结果发现, 随着认知模糊程度的降低, 无意识自我欺骗人数明显减少, 而有意识自我欺骗人数显著增加; 实验3的结果发现, 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 有意识自我欺骗人数显著增多, 无意识自我欺骗人数并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 自我欺骗具有现实存在性, 且有两种不同形式; 两种形式自我欺骗具有不同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环境光照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 对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存在广泛影响, 其对情绪的非视觉作用尤其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发现, 环境光照的照度、色温和波长均是影响情绪的重要物理因素; 短光周期、夜间人工光以及持续光照/黑暗等异常光照模式则会导致情绪障碍; 光照的情绪效应还受到光照时长、时间点、个体特征、主观偏好及基因类型等的调节。光照作用于情绪的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视网膜中的内在光敏感神经节细胞将光信号投射至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直接影响情绪; 另一方面光信号通过同步内部生理节律及其调节下的激素分泌、神经传递和睡眠间接影响情绪。未来研究考察短时光照的视觉功效时需要采用更客观多样化的情绪测量技术, 综合非视觉与视觉作用路径深入对比健康与情绪障碍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照明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提供基本的视觉作用(对周围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视觉感知)外, 还会对人的生理、心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如调节褪黑素分泌、影响生物节律, 促进认知加工、调节由季节变化引起的情绪情感障碍(SAD)等。这种对生理、心理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为照明的非视觉作用。近年来, 照明的非视觉作用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大量实证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研究需从模型建构、动态照明等角度入手进一步探索照明的非视觉作用及其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人类视网膜上发现存在新型的内在光敏感神经节细胞以来, 环境光照对个体生理心理功能的非视觉作用备受研究者青睐, 其中环境光照对认知功能的非视觉作用结果并不十分一致且内在机理尚不明确。环境光照的认知功效会受到光学参数、光照模式、时间因素、个体差异以及任务特征等的共同调节。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环境光对心理认知功能的作用模式, 动态办公照明系统的开发, 面向特殊群体的个性化照明以及光照非视觉作用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视角进行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采用“换位体验”的社会互动范式,结合自陈报告法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的内隐态度研究范式,通过2个实验比较了面对不同程度的人际伤害,自发性观点采择和语言劝说这两种不同的人际伤害消解方式分别对外显和内隐宽恕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面对何种程度的人际伤害,(1)与自发性观点采择相比,语言劝说可以有效的促进外显宽恕;(2)自发性观点采择可以有效减少负面内隐态度,促进内隐宽恕,而语言劝说会提高负面内隐态度,阻碍内隐宽恕。该研究结果说明不同人际伤害消解方式对内隐和外显宽恕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也证明了观点采择可以在人际互动中自发产生,并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隐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室内照度和时间对警觉性和视空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考察了白天室内照度和测验时间对个体视空工作记忆和视空能力及主观情绪和警觉性的影响。采用2(高/低照度水平)×2(上午/下午)混合设计,结果发现:被试在高照度水平下的柯西块任务的正确率更高,警觉反应更快,且尤其体现在下午时段;而不同照度水平对点记忆任务、视空能力测验和主观情绪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白天室内照度能够影响个体的视空工作记忆和警觉性,主要表现在高照度照明环境的积极作用上,而对个体的视空能力及情绪变化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