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科学哲学中正统理性主义的形成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并对这种倾向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扩大理性主义原则是科学哲学中一种新的趋势。科学的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不可能预设一种绝对的、超验的理性主义原则。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可以是多元的,科学家只有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来作出最佳的选择,科学的合理性蕴含在科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一、劳丹对趋同实在论的诘难1.劳丹并非笼统地反对实在论他将科学实在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所谓本体论的实在论,即认为世界具有独立于作为认识者的我们的确定性.我坚定的相信本体论的实在论是正确的.……第二种实在论是所谓语义学的实在论.这种理论断定科学理论、科学定律和科学假说是关于世界所作出的或真或假的断言.……第三种实在论,可称之为认识的实在论.它主张:我们有权将得到最好确证的自然科学理论接受为真.”(《进步及其问题》,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劳丹承认前二种而反对第三种(认识的)实在论.所谓趋同实在论就是一种认识论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3.
“虚拟”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兼与刘友红商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虚拟”目前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读了《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1期发表的刘友红有关“虚拟”生存及其实践特性的文章 ,觉得很有意思 ,亦想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虚拟”生存是否改变了实践的基础 ?刘友红在文中认为 ,以往我们理解的实践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而劳动又主要指生产劳动 ,劳动的含义是人与物质的交换过程 ,以劳动为实践的内核 ,就把人的生存置于自然物质世界的基础上 ,人的生存世界是物质实体的世界 ,即人类现实社会的存在 ,这就是实践的劳动特性。而人在电脑网络社会的“虚拟”生存则揭示出实践除了具有劳动…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 ,科技革命浪潮的直接后果是不断加剧的人的物化 ,这是我们在展开当代生存哲学研究时必须考量的事实。1 .工业革命使劳动者物化  人们通过不断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来延伸自己的体力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改变了生存环境 ,拓展了生存空间 ,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但另一方面 ,人们也逐渐发现 ,工业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给部分人带来好处的同时 ,“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 ,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成机器” (马克思语 )。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是在少数企业家和发明家那里才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 ,但却使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基因技术的发展将基因隐私保护问题摆在人类面前,"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保护基因隐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疑问.从分析侵犯基因隐私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出发,对"权利形式是否适用于保护基因隐私"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猛烈冲击下,终于形成了一股与人本主义相并列的哲学思潮。如何分析和看待这股思潮?我们认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显然,哲学思潮既是一种国际现象也是一种阶级现象。从总体上看,西方科学哲学代表着资产阶级世界观,它与代表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不过,由于哲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文将要涉及的西方科学哲学家马诺·邦格(Mario Bunge)所持的反辩证法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7.
脑死亡立法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死亡"立法是必要的并可以得到充分的伦理辩护:尊重人,特别是尊重人的自主性是"脑死亡"立法的伦理基础."脑死亡"立法符合有利和公平的伦理原则,符合功利主义伦理学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我们在立法时,应尽量贯彻不伤害原则,注意保护患者及其亲属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一英国科学哲学家吉勒斯不久前在他的一部新著《20世纪的科学哲学:四个核心论题》中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主要集中于下面四个主题的讨论:(1)归纳主义和对它的批判;(2)约定论和迪昂一奎因命题;(3)观察的本性;(4)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划界。他还进一步指出:“虽然所有这四个主题对科学的分析都是重要的,但只有划界问题才是关系到超出科学王国范围之外的普遍知识的论题。”[1]所以,在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衡量一种科学哲学学说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科学划界问题其实不限于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按波普尔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哈维《心血运动论》的产生及对近代生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哈维《心血运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哈维 ,15 78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经商世家。殷实宽裕的家境 ,让幼年的哈维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此时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早已扩展到英国 ,并蓬勃发展。这场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革命 ,给长期沉寂的英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它冲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也为近代教育和实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哈维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 ,也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视野更广。由于他的聪明和勤勉善学 ,顺利通过了剑桥大学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学习 ,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帕多…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异种移植研究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种移植一方面能为得不到同种供体器官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给整个人类带来毁灭性疫病流行的潜在风险。因此,对异种移植研究一直存在许多争论。总结不同学者之间关于跨物种感染、合适的研究准尉等方面的争论,对比不同国家公众的态度,并进一步分析其中隐含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