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近代基督教界杰出的爱国领袖吴耀宗先生(1893-1979)在青年时代曾是一位唯爱理想主义者,担任过中国"唯爱社"主席与《唯爱》杂志主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逐渐放弃唯爱主义的主张,转变为一位为正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年级差异性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参与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群体成员的有效参与,使成员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增强其责任感,从而为实现群体的组织目标勇于承担责任,并自觉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4.
三乐     
段国栋 《天风》2005,(4):35
知足常乐:不存贪婪之念,没有非分之想,淡薄名利,看破世俗。失去的不再计较,得到的敝帚自珍。常 言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为人处世不妨多一份宽容豁达,何必为不切实际之想折磨自己。有一古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能无私,无私可无欲。无求无私无欲,自然就会心地坦然,永葆精 神绿地常青。因此说,"知足常乐"并非不思进取的消极情绪,而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5.
为对开展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与哲学思辨结合教学模式提供依据,以山西省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临床本科实习生为对象,进行哲学思辨思维状况调查.分析显示,临床医学生哲学思辩素养培养迫在眉睫,必须从医学院校、临床带教教师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加强哲学素养培养,提高医学生哲学思辨思维与疾病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麻醉科本科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然面对众多的手术患者,我院欲将这些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德才兼备的医生,除了在实习期间指导他们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外,更要加强他们对临床手术患者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往往影响麻醉管理质量,甚至预后;加强实习生对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培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体重污名指个体因超重或肥胖受到的社会污名,主要表现为公众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偏见、消极态度,其测量主要从公众和被污名群体自身展开。它会对被污名个体的心理、行为、身体产生消极影响,且这些影响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现有体重污名干预研究主要聚焦于减少公众污名、降低体重以及缓解体重污名消极心理影响三个方向。未来研究可以在体重污名影响机制、测量工具和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方面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8.
谈到青春期心理成熟程度的时候,心理学家们多采用“青春期的发展课题”这一观念加以说明。那么,青春期到底有哪些发展课题呢?虽然心理学家们各有说法,但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他在一本《人类发展与教育》的书中列举了10项发展任务,对于青年人来说,可以视为自我心理成熟的标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设计适合我国中学生的职业兴趣测验。对309名在校中学生测查结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共存在六个因素,可以解释为现实型(R)、研究型 (I)、艺术型 (A)、社会型 (S)、经营型 (E)和常规型(C),这与霍兰德的六种职业类型一致。但六种兴趣之间的关系与霍兰德的职业六边形不完全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初三以上的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已出现明显分化。年级和性别因素对职业兴趣均有显著影响,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宗教认同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方宗教的研究脉络中,多数学者认为,只有少数人的宗教信仰是在经过一番研究和慎思之后,通过有意识地追求而获得的,而大多数人基本的宗教认同是通过家庭的宗教社会化而获得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社会的宗教徒,其宗教认同是一个在自我发现和自我指导中不断建构的过程,其中,人际网络的导引是认同建立的初始媒介,个人特定的宗教体验则是认同建立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