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模棱两可”源于“摸棱”,语出《旧唐书·苏味道传》。唐朝宰相苏味道“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别人便送了他一个“苏摸棱”的外号,后人也由此把不明确表示可否这种态度称作“摸棱”(模棱)。屈指算来,这一语词产生到现在已有千年的历史,词义可一直未变,这一点,查查《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便可知道。不过,后来这一语词还演变为四字格的成语,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模棱两可”,“摸棱”反而倒用得吵了,虽然二者的意义是一样的。一些同志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0月 2 7日至 2 8日 ,由湘潭大学主办、湘潭师范学院协办的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先后在两校举行 ,与会代表 6 0多人 ,围绕素质教育和逻辑教学、普通逻辑现代化的回顾与展望、批判性思维及其逻辑应用三个主题开展学术研讨 ,并对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