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古代禅宗、道家和西方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流派关于自我意识结构的划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以及治疗目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认为历史上关于自我意识修炼的各家学说实为殊途同归,核心概念所描述的心理现象实为"同物异名",它们都是洞察与塑造人之本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以群体心理为基础的公共精神卫生问题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发生的病理机制.认为当代公共精神卫生问题所具有定性模糊、文化边缘化等后现代的特点都与群体非理性心理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非典型肺炎为案例,从后现代思维的角度讨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认识论问题和非典型肺炎流行引起恐慌的认识原因;提出了超越现代医学的后现代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FD)在以前有很多的定义和命名 ,如原发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等。1999年 ,罗马委员会经过多次会议 ,制定了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标准 ,该标准被称为罗马Ⅱ标准[1] ,使世界各国对此有一个共识 ,有助于诊断的规范和国际交流。FD的诊断标准是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正中的疼痛或不适症状在近 12个月内至少出现 12周 ,无需连续 ;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症状以及症状与排便无关。按FD的临床表现 ,可将之归入中医学“痞满”、“胃痛”、“胃缓”等证范畴 [2 ] 。FD是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198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班(700人)30周年,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2009年5月9日~10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在广州主办了"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论坛",到会的有来自北京、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的临床中医师,医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哲学家、政府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代表50余人,论坛共收到有关中医哲学、文化研究、政策研究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研论文20多篇,近13万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古代禅宗、道家和西方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流派关于自我意识结构的划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以及治疗目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认为历史上关于自我意识修炼的各家学说实为殊途同归,核心概念所描述的心理现象实为“同物异名”,它们都是洞察与塑造人之本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临床观察为根据,以文献回顾为基础,提出了"膜拜痴迷意识转换状况"是一种古老而后现代的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观点,并讨论了与发病相关的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医学哲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加"医学哲学"公选课学习的9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教学,学生在中西医比较、医学文化、死亡观、疾病观的认识等方面收获较大;教师的学术声誉和教学内容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