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柴文袖  王承武 《心理学报》1988,21(2):105-113
在跳台上,用自制“全圆弹性跳台开关”和记时器对国家体操少年优秀选手17人和儿童体操初学者20人的复制跳跃腾时的准确性、左右转体的均称性、复制腾时的迁移与干扰、运动节奏、快转90°和慢转90°的腾时时距和角度误差进行测定,根据公式: 慢转体腾时-快转体腾时(即时距)×(1-角误均数/100)=时空指数,求得每位被试的“时空指数”。以探讨体操运动员自我时机控制能力的某些因素中,哪些是潜在的,哪些是习得的,二者又如何协同发展。明确它,以便帮助运动员养成与发展自我时机控制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运动员在身体操练过程中顺利完成一定动作,使动作结构符合规范要求抑或超越规范要求而增加时空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这既取决于运动员的充分而“经济”的“有意用力”;也取决于在长期训练中各种“有意用力”的复杂渗透、适时调配和合理整合。优秀运动员的“有意用力”及各种“有意用力”的合理整合,对内,符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对外,适应动作的规范要求,似乎从“有意”进入了“无意”,摆脱了意识的直接管辖,升华成为独特的“自我时机控制能力”。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讲,自我时机控制能力是从事身体运动的一种专门能力。它是运动  相似文献   
3.
柴文袖  王文娟 《心理学报》1984,17(4):95-100
实验以46名少年为对象,以400m跑为内容,在被试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他们分为鼓励(表扬)组和挫折(批评)组。预先测得他们400m跑的平时成绩,做为实验后被试自己与自己成绩比较的出发点。具体实验之前,告诉被试者,这次测验400m跑,既看“达标”如何?也看“技评”如何? 实验是在400m跑途中,于100m,200m,300m处各设数人为“技评”鉴别者。每两个人一起跑,一个人受“表扬”,一个人挨“批评”。 结果,接受积极刺激的少年,多数唤起增力情绪,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但也有少数人出现了减力情绪,做出消极的反应。而接受消极刺激者,正与此相反。 表扬比批评具有更大的动力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宜多用表扬,对少年的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年龄与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4.
战术心理问题,尤其是战术思维问题,是近代运动心理学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体育界心理界一些同志每当谈到这一课题时,总不免联系到古代兵家谋士的战术心理思想。古代兵家谋士的战术心理思想,通常反映在他们的战略智谋和战术行动中,当我们认真阅读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外交辞令和战例事实时,就不难发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有关战术心理思想的蛛丝马迹,这种兵家谋士的战术心理思想,似乎以“治心”“得人”为背景,掌握信息为开端,分析性格为核心,把握时机为关键,挖掘它或可对研究当代运动心理科学中的战术心理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近、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情绪者颇多,成果也很显赫.仅从情绪与操作活动方面看:如赫布(Hebb)确定了情绪唤醒与操作曲线,耶尔克斯——多德森(Yerkes—Dadson)指出曲线随任务的复杂性而变化。伍德——霍根森(Wood—Hokanson)发现操作水平随心率的不断增加而提高,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操作水平却变成随心率增加而下降了。杨和酱里布拉姆(Young—Prib—ram)认为环境信息与脑已建立的内部模式不协调时,遂有情绪发生,而认知评价刺激是产生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运动情绪方面的研究.如(美)克里季指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横竖尺时间、距离测定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30人(男15女15)进行了手动时机反应的测试,结果发现,在时机反应时,男被试重速度,女被试求准确,从手动时空指数(距误×反应时间)上看,男被试左、右手有差异,女被试则差异甚微,同时,求出理想时机,以寻求发展合理的自我时机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三种自我心理训练法、即:瑞典Unestahl的内在精神训练;美国Suinn的七步顶峰操练;美国Nideffer的集中注意训练等。文章还指出:在竞技运动中,日本1964年开始有组织地应用心理训练法,但据调查到目前,应用心理训练法进行专门心理训练的,尚不足10%。  相似文献   
8.
柴文袖 《心理学报》1981,14(2):10-14
“运动心理”一词,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虽然查阅不到,但其思想却散见于政治、文学、军事、教育、医学等文献之中,过去探索我国古代心理思想的文章不多,至于运动心理思想,那就更谈不到了。今天,我们本着“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精神,试图对运动心理历史资料进行挖掘与开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