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林英 《世界宗教研究》2006,90(2):103-112
佛菻国使者在唐代曾7次来到长安,学界一直认为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庭帝国,或是入华传教的景教僧。但是,唐代社会习惯称景教僧为波斯僧,而不是拂菻僧,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还存在着有意回避拂菻一词的线索。此外,《酉阳杂俎》中由拂菻僧记载的拂菻、波斯植物表现出古希腊药典的行文格式。本文分析了7世纪前后拜占庭帝国内部的宗教纷争、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叙利亚的基督教派别面临的情况,以及唐代拂菻贡品的产地,做出如下推测:拂菻僧可能是东迁至中亚的叙利亚迈尔凯特派,他们拥护拜占庭帝国和希腊正教,因此才会自称来自拂菻,即当代的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2.
把在荷兰福利体制下狭义的安乐死概念移植到中国是不适当的.对于临终病人医疗上的缺陷不能用他们临终时的体面、尊严这一标准来衡量.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迅速地结束生命,而是要通过中国卫生医疗决策中的分配公正来提高生命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跨国框架来讨论安乐死的特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