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研究者认为,模仿与言语获得没有关系(Slobin,1967).早在六十年代,不少人研究了儿童直接模仿成人句子的效果(Brown,Bellugi,1964;Cazden1965).他们认为,尽管模仿在儿童语音、新词语的获得和习惯语表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说明模仿在儿童句法获得中起作用.Slobin(1967)指出,在某种情况下,儿童能对成人的句子正确地模仿,只是能模仿的这些句子比儿童自发的句子(Spontaneous sentences)稍长或稍复杂些.我们认为,这种模仿能加强儿童的句法能力,因此有利于儿童下一阶段句法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来,Bloom,Hood和Lightbown(1974)提供了儿童早期言语发展的证据,表明有模仿倾向的儿童似乎是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的语义句法关系以及新的词汇、习语.有模仿倾向的儿童在语气材料和上下文知识的处理中是积极的.这些研究涉及到句法,也涉及到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及有关争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获得的一个主要认知成就就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最初的守恒形式,又是以后具体运算期儿童物质、重量、容积等守恒的基础。正如胡士襄先生所指出:“它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世界并不依存于他,不是以他为中心,反而是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认识发展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  相似文献   
3.
3.5~5.5岁学前儿童年龄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采用三个问题作业(“年龄比较”、“出生年龄”、“年龄变化”)及一个“图示作业”,调查了60名3.5~5.5岁儿童年龄认知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3.5岁儿童处于年龄认知萌芽状态,4.5岁儿童年龄认知开始发生,5.5岁儿童的年龄认知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儿童年龄认知变化可用变化分割模型(简称CS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以“龟兔赛跑”故事为背景,设置了含有时间、距离、速度等因素的四个情景(即课题),考察了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5.5─7.5岁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飞跃期;6.5岁儿童初步掌握时间持续概念,其中有75%儿童处于中以上水平;4.5岁和5.5岁分别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开始发展的年龄。从儿童的策略看,较大儿童更多使用时间因素策略,年幼儿童更多使用有关的因素策略,反映出儿童时间认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对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进行研究,且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方言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很少。汉语是一种具有众多方言的独特语言,许多方言和标准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具有方言和普通话早期经验的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是否存在优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从心理语言学层面上,母语学习中获得的语言能力或普遍语法能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二是从语言学层面上来讲,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干扰作用。那么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比单一普通话儿童是否存在优势呢?本研究将进行调查。实验选取72名4岁、5岁和6岁学前儿童为被试,每个年龄组各24人,其中沪语儿童和单一普通话儿童各12名。采用听觉呈现方法对所选被试进行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测试,包括声调意识、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三部分,并收集儿童的口语资料。结果表明: 虽然沪语儿童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主效应不显著,但沪语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和声调意识成绩均比单一普通话儿童高;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优势不受年龄的影响。本研究启示是,上海地区学前儿童学习标准语(普通话)之外应鼓励使用沪语。  相似文献   
6.
连绵词语音类似的启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快速启动范型考察了视觉连绵词加工中语音的自动激活.两个实验发现,无论是首字同音还是尾字同音启动都可以促进对连绵词的命名反应,且基本不受目标词熟悉性(词频高低)及真假词的影响.可以推断,至少在连绵词--这种单词素词的词汇通达中存在语音的自动激活,这种语音的激活可以说是前词的装配与词水平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优秀企业家心理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有关企业领导者心理特点的研究,是当代许多心理学家深感兴趣和着意研究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各种看法。例如:美国鲍莫尔(Bomer)研究提出,企业家应具有十大条件:(1)合作精神;(2)决策才能;(3)组织能力;(4)精于授权;(5)善于应变;(6)勇于负责;(7)敢于求新;(8)敢担风险;(9)尊重他人;(10)品德超人。日本企业界提出企业领导者应具有十项品  相似文献   
8.
两个实验表明音韵在词汇通达中存在一定的效果,可见在语音心理词典中语音类似的连接,除了以往研究存在字的较强的同音层以外,还存在较弱的音韵层。在词汇通达中音韵信息的自动激活、中文似乎要比拼音文字弱,其研究似乎支持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9.
林泳海  周葱葱 《心理学探新》2003,23(1):33-36,41
通过实验法,探讨了3.5-6.5岁儿童式样认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1):3.5-4.5岁和5.5-6.5岁是儿童的式样认知发展的两个快速发展期。(2)儿童式样认知发展的特点,3.5岁儿童处于式样认知发展的萌芽状态;4.5岁儿童(4.5岁)式样认知开始发展;5.5岁儿童式样认知比4.5岁有所发展,但仍处于开始发展阶段;6.5岁大部分儿童已基本上或完全有了式样概念。(3)儿童对各类式样的认知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顺序:是从循环式样→重复式样→滋长式样→变异式样。(4)儿童式样认知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可用中心概念结构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林泳海  金莉 《心理学探新》2006,26(3):74-78,92
该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的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包括计数、数守恒、时空概念、逻辑、计算和操作等方面。被试为城市幼儿园34名MD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约6.0岁。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在逻辑、计算和空间保持上有缺陷,与Johnson、Ginsburg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在计数能力上,MD儿童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不明显;在数守恒能力上,MD儿童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空间保持缺陷表现突出,表现为书写数字时的镜像反应、图形的错误表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