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选取3~5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与正常儿童各18名,采集其观看目标刺激沿不同垂直幅度、水平速度正弦曲线运动视频的眼动数据,考察振幅、速度等目标运动特征对被试平滑追踪眼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ASD儿童平滑追踪目标刺激的视觉位置误差显著大于正常儿童,其追踪目标的眼动轨迹不如正常组儿童平滑均匀,平滑追踪眼动存在明显不足。(2)正常儿童追踪目标刺激大振幅运行的位置误差显著大于小振幅运行条件,但ASD儿童却与之相反。(3)与正常儿童一样,目标刺激运行速度越快,ASD儿童平滑追踪的位置误差越大。总之,ASD儿童存在平滑追踪能力的不足;相比追踪大振幅运动的目标,ASD儿童追踪小振幅运动目标的能力更差。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上物象对应的外在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即双眼注视点间距(distance of binoculars point of regard, DBPR)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上存在异常的表现, 而ASD个体伴随较高的斜视发病率, 可能会对其双眼注视点间距产生影响。研究采用正弦曲线平滑追踪任务范式, 探索视觉正常的ASD儿童在动态刺激加工过程中DBPR的鉴别意义。结果发现, ASD儿童DBPR过大且具有跨任务类型的稳定性, 且与斜视无关。DBPR在大振幅、快速度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鉴别力, 并与自闭症行为量表总分以及感知觉维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 双眼注视点间距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