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界在20世纪末跟它在世纪初一样地带着忧虑的心情在思考着俄国的未来。拥有广袤国土、巨大自然和人力资源、庞大军队的这个国家不可能不对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有关俄国历史命运即有关如何做对它意味着灭亡和怎样做对它意味着得救的问题,就一再地在社会和政治振荡时期成为热烈争论的对象。就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俄国的道路的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在今天的俄国仍在进行。这些争论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不由地将现在与本世纪上半叶加以比较,在争论中援引俄国侨民在多年里写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必须把我们这里所作的分析称为哲学上的分析,这首先是从否定的意义上说的,即它不是语言学分析,不是语文学分析,也不是文艺学分析或某种专门分析(研究)。然而如果从肯定的意义上说,那么这则是指:我们的研究是在边缘领域,即在上述各门学科的边缘上、在它们的交界处和交叉处进行的。文本(书面形式的和口头形式的)是上述所有这些学科的第一性现实,也是全部人文-语文学思维(甚至包括神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从其渊源上说)的第一性现实。文本是这些学科和这种思维唯一可以作为出发点的直接现实(思想的现实和体验的现实)。哪里没有文本,那里也就不可能有研究和思维的客体。“隐喻性”文本: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文本,即把它理解为任何有相关联系的符号的综合体,那么艺术理论(音乐理论、造型艺术的理论和历史)与之打  相似文献   
3.
·3.А.卡缅斯基(1915-)是苏俄仅存的少数俄国哲学史方面的真正专家。40年代反世界主义的“运动”中,他因自己的俄国哲学史观点而受到牵连和批判。《哲学问题》杂志1995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组对1993年俄美双边讨论会(有关材料发表在《哲学译丛》1996年第3-4期上)作出反应的文章。此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斯坎兰和地瓦利茨基这两位西方学者在1993年会议上对俄方报告人M.H格罗莫夫报告表述的批评立场,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我看来,他们的批评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根有据的。瓦利茨基早在1991年的会议上就对这样一种情况感到“惊讶”,即在…  相似文献   
4.
论行为哲学     
推论性理论思维(自然科学的和哲学的)、历史描述和审美直觉有一个共同方面,对我们当下的任务来说这个重要的共同方面是:所有上述这些活动表明的都是这样一点,即在该行为-活动的内容-意义与其存在的历史现实、与其实在而唯一的可体验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割裂,这种行为因此而丧失自己的价值、丧失生命形成和自我规定的统一性。唯有作为一个整体的这种行为才是真正实际存在的,参与这一唯一的存在一事件,唯有它才存活着,完全而永恒地存在着——生成着、完善着,它是事件-存在的真正活生生的参与者:它与这种实现着的存在所具有的那种唯一的统一体共生并存,但此种共生并存性并不贯穿于它的内容一意义方面,因为后者试图完全和彻底地在某些意义领域(如科学、艺术、历史)的统一体中得到自我规定,而这些客观领域,除了参与其中的那一行为之外,就其意义来说并不是实际存在着的,正如我们曾指出过的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的深刻价值危机的背景中可以发现,在评价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作用方面,两种看法截然对立,尖锐斗争.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所有不幸的主要根源,宣布它从一诞生起就有原罪缠身.相反,另一些人则对马克思主义教条表现出狂热的崇信,试图从中找到能够摆脱危机带来的那些沉重后果的灵丹妙药.在上述这两种极端看法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它们要么倾向于前者要么倒向后者.看来有必要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在世界共同体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开始了这样一个阶段:使社会存在所有领域人道化不仅成为美好的目的,而且也成为生死攸关的必要性。从现代人与自然界、社会、文化的全部复杂性的角度出发,对现代人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无疑将在争取人类存活和使我们文明得以人道化及使这种文明过渡到新质态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给读者的《圆桌会议》的材料,对我们杂志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会议参加者这次讨论的是一本书。这本书引起如此之大的兴趣,表明它已成了我国学术界中的一个突出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