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婷婷  杨鹏 《管子学刊》2010,(1):98-100,116
东汉出现了一股"矫情崇礼"的社会风气,表象背后是儒家礼制的日益渗透和"人情"的逐渐被"恶"化。面对情礼关系这个纷杂却又永恒的人生课题,"矫情崇礼"现象的出现彰显了东汉独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无神论与辩证法的内在贯通是马克思的一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之前的学者们在无神论与辩证法之间各执一端,导致无神论本身变成信仰的对象,辩证法沦为僵死的教条,走向各自的对立面。马克思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将实践作为协调无神论与辩证法的中介,为二者彻底贯通找到了现实基础。无神论的批判本性与辩证法的扬弃原则是相互促进的,前者依赖后者获得批判有神论的运思方式,后者需要前者为其寻得思维的主体,二者相互协调达成各自理论的彻底性。共产主义作为无神论与辩证法的共同归宿,实现了二者的完全贯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