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新技术革命、社会改革、现代意识三位一体的历史潮流冲击下,当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社会思潮演变的活跃期,这些社会思潮以综合的、动态的、流行的思想形式,反映着中国人在时代意识和社会心态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论界常常有人把它同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分工。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不同劳动者在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都是平等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不同的劳动形式之间又确实存在着差别,并由此带来不同的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劳动收入、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差别。某些苏联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及内容构成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这个问题争论已久,认识各异。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作一考察,以求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哲学与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哲学特色:一是马克思通过研究和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以“哲学同时代人”的身份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二是马克思研究哲学的出发点是为社会主义作论证,以哲学批判的方式触及那个世纪问题的中心。这个特点贯穿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之中。我国近十年来的经验也证明,社会主义和哲学是不能分离的。这些年来,我国的建设、改革和开放确实带来了社会繁荣,但人们总感到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处理好,而这些问题就同哲学有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结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有关论述,探讨和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下人的物化问题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应该说,这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本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在我们强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如何看待商品经济的正负两面效应,也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正视并科学分析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正如本文作者所指出的:“我们既要热情地支持和发展商品经济,又要冷静地分析商品经济中的问题和矛盾,以便为社会进行有效地引导和调控提供一个清醒的哲学头脑。”无须讳言,我们在这方面还不能说已经足够冷静和清醒了。目前尚有诸多糊涂观念亟待澄清。例如,如何看待拜金主义的泛滥?这种泛滥是否仅仅缘于观念上的原因(如外来影响或旧思想的影响)?承认拜金主义有其现实根源,又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泛滥?或者说,批判拜金主义会阻碍还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像有的人那样把“一切向钱看”和讲究经济效益,商人“视顾客为上帝”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产品的商业价值(如“票房价值”)和其文化价值直接等同起来,难道就是科学的认识吗?实践已经证明,有意无意地助长诸如此类问题上的思想混乱,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绝不会起真正的促进作用,而只能是设置新的障碍,加剧改革的难度。这是值得我们理论、宣传工作者深刻反省和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1近几年来,国内理论界对现代、后现代问题相当关注。其中,对于后现代主义是否适于当下的中国,研究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发展有何意义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看后现代主义能否适于中国,先要明确它的基本涵义。表面上看,后现代主义是由无中心、无主...  相似文献   
7.
面向 2 1世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近来哲学工作者关注的中心话题。我以为 ,发展的重点虽然应当放在马克思没有提出的问题上 ,即从新的时代出发提出新的问题 ,但同样不应忽视马克思已经提出而没有展开研究的问题 ,或现今看来仍可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问题。可是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已由这么多人研究了这么多年 ,还有什么问题没被研究到呢 ?对此 ,我倒比较赞成解释学的一个观点 :历史思想的意义在于现代人作出什么样的解释。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也被研究了这么多年 ,但没有谁说它们已经没有当代意义 ,只有文献价值 ,相反 ,当代思想家们仍…  相似文献   
8.
一、在讨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时,如何认识和防止商品意识的“泛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商品意识的“泛化”,是指商品意识逾越了市场经济活动领域,毫无限制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为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最高理念,而商品交换原则当然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的通用原则。许多研究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学者都指出,西方社会文化矛盾最深刻的原因之一,是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对整个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商品渗透,理想信仰丧失、丑恶现象滋生等现代“文明病”大都由此而生。我国虽然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一但从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