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传统小学结合现代语言学,能够有效地解决古书中的疑难问题。《论语·子张》中,“笃志”非“强记”,而是“笃于其志”,因为秦汉之际“笃”多特指思想品德方面诚而厚重,心意不改变;“民散”即民众流离失所,秦汉之际多“民散”为“人民离散”之例;“百官”的“官”指官吏,因为先秦“百官”为一固定词组,多指众官吏,偶尔引申指人体的各个...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注者众多,总其成者有陈鼓应先生之《今注今译》;虽称精审,微瑕存焉。本文指出其《内篇》注译之可商者十余条,并归纳其所以致误者,约有三端:曰未解(讠连)语,曰未明词义,曰未通文法。  相似文献   
3.
《老子》五千言 ,古今注者众多。本文于诸家所注献疑凡九。其所以与诸家不同者 ,多在重视词义发展之脉络 ,古今之变迁。  相似文献   
4.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与为赞同义者并未拿出任何语言学上的证据,不足为训。天下归仁的归不训称,而训归附、归向,和《孟子》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天下归仁乃是求仁而得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