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佛教的理论,与其说是思想体系,不如说是实践报告,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思想观念,而是在描述实证的过程和结果。它的实验室不在外界,而是人的身心,所以它是完全立足于人本位来解说人的身心世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巴利语是记录南传佛教三藏圣典所使用的语言,也被一些佛教国家的传统说法认为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使用的语言,该语言在准确记录和传递佛教思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究了几个佛教基本词汇的巴利语原意,并分析了相应汉译词汇与巴利原语在指示义理方面的偏差,借此指出准确理解佛经词汇所指代的义理的重要性.进而呼吁学界和佛教界对巴利语、梵语等佛典原语的学习和研究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佛教"盗戒"之构成--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荔薇 《宗教学研究》2004,1(4):163-166
本文从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角度对佛教盗戒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于分析中指出佛教盗戒在法律维度中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4.
杨荔薇 《法音》2020,(1):37-38
原始佛教是指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及其亲炙弟子传承时期的佛教,时间约为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涅槃后不久,五百大阿罗汉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了第一次结集,将各自从佛陀所闻的"法与律"结集成经、律。经典中将释迦牟尼所说全部教法称作"正法律",显示出了这套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律法特色。不惟制定了戒律规范--"律",还讲说了戒律所依的理论--"法"。因此,可以说,"正法律"即是释迦牟尼基于其对宇宙人生真相的领悟而建立的律法体系。下文对此律法体系的基本特色及启示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