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研究北凉录中《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赞佛偈"与玄奘大师所译《地藏十轮经》"地藏赞佛偈"译文的巨大反差,试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地藏大愿"是近代中国伪经思想的起源,其源于对北凉录《大方广十轮经》中"地藏赞佛偈"个别语句的误译,而这种错误是明代以后才被广泛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花,特别是"莲花",作为佛教禅宗以及整个佛教文化的重要意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简化字文本中的《法华经》、《华严经》、《悲华经》、"龙华树"等的书写惯例,都对"花(华)"的丰富教义蕴含存在意象扭曲的危险。通过研究这一系列"花"的意象,建议简体字文境中改"法华经"、"华严经"等分别为《法花经》、《花严经》。  相似文献   
3.
杨航 《中国宗教》2017,(1):80-81
华严寺还将道风建设和寺院建设同步进行,本着重视修行、重视弘法的原则,在新时期坚守和传递着华严祖庭的信仰传统。中国宗派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位于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的半坡上。华严宗,又称贤首宗。一得名于宗经《华严经》,一得名于其三祖贤首大师。《华严经》作为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历来享有“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盛誉,并于唐代促成了中国佛教大宗派之一——华严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俭”较早见于《尚书》:“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许慎《说文》:“俭,约也,从人佥声。”段玉裁注:“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奢之意。”因此,“俭”取自我约束、自我限制、克制物欲之意,引申为节省、节俭、不浪费,与“奢”相对。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关于崇俭戒奢的论述很多,“俭”的思想不仅与“修身齐家”相关,而且与“治国平天下”紧密联系,所谓“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因此“勤俭治国”“勤俭持家”总是联系在一起来谈。  相似文献   
5.
正《大智度论》与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比较中印佛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二者的相同相异,可以提供很多借鉴,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一众所周知,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宗派佛教。佛陀涅槃后,印度佛教只是在传承的历史上大致形成部派佛教、中观佛教、唯识佛教以及秘密佛教各个时期。对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在后期大乘佛教成为主流之后,各个时期的佛教都没有过多的偏倚。在印度,佛教就是遵奉佛陀教法的学说,并没有在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宗旨"。然而,大乘佛教理论的复杂性,导致修行者无法轻易把握所有的理论。佛  相似文献   
6.
杨航 《中国宗教》2018,(6):60-61
《大智度论》与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比较中印佛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二者的相同相异,可以提供很多借鉴,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一众所周知,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宗派佛教。佛陀涅槃后,印度佛教只是在传承的历史上大致形成部派佛教、中观佛教、唯识佛教以及秘密佛教各个时期。对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在后期大乘佛教成为主流之后,各个时期的佛教都没有过多的偏倚。在印度,佛教就是遵奉佛陀教法的学说,并没有在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宗旨”。然而,大乘佛教理论的复杂性,导致修行者无法轻易把握所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龙树在《大智度论》表达了佛教的语言观:语言功能是有限的,同时又有文以载道的伟大意义;语言有传义功能,但其最终有效性也有限度。  相似文献   
8.
大乘佛教中的华严哲学与源自古希腊和希伯莱宗教的西方哲学,产生于不同的思维土壤,呈现出哲学各个层面、各种维度的同与异。西方哲学和华严宗哲学从各自根本的观念出发,形成庞大而精密的理论体系,反映出本体论的异同。无论从思辨哲学还是宗教哲学的角度,两者的基本立场尽管不同,都试图克服和超越二元论思维模式,反映出宇宙论、知识论、目的论乃至价值论的异同。方东美先生对华严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采取圆融的论断,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二分"方法造成了知识与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乖离",认同现代西方哲学强调本体与价值的统一。华严哲学兼容宗教、哲学和科学,这是能够与西方哲学圆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