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德新思想研究》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杨桂萍副教授。马德新(1794-1874年)是十九世纪中叶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訇和学者,著译颇丰,被称为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丰、同治年间曾经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思想,不可忽视对马德新的思想研究。但由于种种复杂…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穆斯林,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信仰要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伊斯兰教倡导的有关荣辱的思想与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穆斯林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一、“知耻”在伊斯兰教信仰理念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作为普世宗教,其荣辱观来自它特有的信仰理念和它所倡导的精神与美德。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知行合一的宗教,它所倡导的思想和精神,不是一种被束之高阁的空洞理论,而是能有…  相似文献   
3.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如何引导信教群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是宗教界应关注并研讨的课题。当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积极开展的“解经”工作,就是中国伊斯兰教界积极主动开展的一项文化系统工程,为“相适应”开辟了有效的形式和途径。一、新“卧尔兹”的提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安士伟大阿訇任第六届会长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国内教务工作上来。为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伊协于1996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这一新生事物立即得到了全…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公民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穆斯林,我们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信仰要求,把…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1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不但是符合全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尤其是关系到生活在西北地区,共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哈等10个少数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西北地区是我国穆斯林聚集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穆斯林人口有1445万,占全国穆斯林总人口的72.5%;清真寺有31270座,占全国清真寺总数的91.2%;伊玛目有39339人,占全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总人数的87.…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前两期《中国穆斯林》上发表的拙文《试谈〈古兰经〉中的比喻艺术》中,对《古兰经》的比喻的类型及特色做了粗略探讨,本文旨从《古兰经》中的比喻内涵方面谈谈自己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综观《古兰经》中的比喻,包罗万象、气象万千,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无不体现着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无不蕴涵着伊斯兰教的信仰原则——“信道且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兰经》中的比喻,是对伊斯兰教有关教义教理的一种形象阐释。这说明,《古兰经》中的比喻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紧密相连,是人们诵读、研习《古兰经》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下…  相似文献   
7.
阿訇培训工作初探杨淑丽近十年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在中国伊协的领导下,根据自身肩负的培养伊斯兰人才的职责,在开设本科班、大专班的同时,又增设了在职中青年阿訇进修班。以阿訇培训为切入点,实施对阿訇进行短期培训教育的措施,力求尽快尽好地培训出一批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50年的历史,随着时代 的发展变化,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色的宣教方式——“卧尔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时期,为有利于中国穆斯林的进步与发展,自1996年起,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相继举办了三次全国性“卧尔兹”演讲比赛,并先后编写了《卧尔兹演讲集》、《新编卧尔兹演讲集》。这一具有时代性、开创性的伊斯兰教教务活动,掀起了我国伊斯兰教界写新“卧尔兹”、讲新“卧尔兹”的热潮。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爱国爱教的宗教教职人员,在讲经宣教中,以“卧尔兹”演讲为载体,…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中说 :“至仁主 ,曾教授《古兰经》 ,他创造了人 ,并教人修辞。”(55∶1———4)什么是修辞呢?用现代观点简括地说 ,修辞就是如何使语言清楚、确切、生动 ,即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学问 ;具体地说 ,就是揭示选用词语、选择句式、讲究修辞方法和修饰调整篇章以及语体风格的规律 ,从而指导语言的实践。修辞的定义和内容明确地告诉我们 ,修辞是一门运用语言的艺术。而篇首所引用的《古兰经》经文则更清楚地告诉人们 ,伊斯兰教认为 ,真主在创造人类的同时 ,就已将提高人类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增强人类语言的表现力量提到…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阿訇而言,语言则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其履行宗教职责———宣教演讲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与穆斯林沟通情感的最主要的桥梁。利用这个工具和桥梁,阿訇向穆斯林群众传递真主恩赐人类的真理和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宗教感情,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