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疼痛恐惧是影响和维持慢性痛的重要因素。不同材料和被试类型情况下, 疼痛恐惧均主要作用于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早期注意加工阶段, 表现为注意警觉模式。该注意模式使个体将注意维持在疼痛上, 从而干扰了对非疼信息的注意能力。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可以改善疼痛体验。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任务测量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神经基础, 进一步考察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能否改善慢痛患者的忧郁和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孟景  沈林  吕振勇  杨周  陈红  Todd Jackson 《心理学报》2012,44(11):1515-1522
在以往研究中“pain matrix”被认为是加工自我和他人疼痛信息的特异性神经机制, 也可能是个体对他人疼痛共情的原因。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非疼痛的感觉刺激也能激活该脑区, 因此疼痛表征在自我和他人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受到质疑。研究采用启动范式从两个方面入手探索自身疼痛和疼痛共情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关系。实验一使用疼痛和非疼痛图片为启动刺激, 疼痛或热刺激为靶刺激, 发现相对于非疼痛图片, 疼痛图片启动下被试对自身疼痛刺激的反应时减少, 疼痛水平和情绪反应增强。实验二使用疼痛和热刺激为启动刺激, 疼痛或非疼痛图片为靶刺激, 发现相对于热刺激, 疼痛刺激启动下被试对疼痛图片的反应时减少。同时, 在两个实验中非疼痛的靶刺激都不受启动刺激的影响。这说明疼痛表征在自我和他人间存在一致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脑岛、杏仁核是疼痛恐惧形成的重要神经网络中心。疼痛恐惧增强了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知觉体验, 进而加剧抑郁、焦虑情绪和功能损伤程度。脑岛、杏仁核、前额皮层和前扣带回是疼痛恐惧影响疼痛知觉的重要神经基础。通过认知方法干预疼痛恐惧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减少功能损伤。未来研究应拓展疼痛恐惧的测量工具,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一步揭示疼痛恐惧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知觉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周 《天风》2002,(12):30-31
在古汉语中“事”就有“侍奉之意”,“侍”有陪伴侍侯之意,“奉”是拿出来供养,其意指对长辈的侍侯、奉养。在一般基督徒的习惯用语上“事奉”是表示在对待神的事上如何尽心竭力。有人把祷告、传道之事工看成是基督教事奉神的全部,并谣言在其他的事业上不能荣耀神。必须把祷告、传道以外的事丢开,其理由曰:祷告、传道以外的事都不是事奉神,也不能事奉神。更有甚者还引经据典说: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路16∶13),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约6∶27),在祷告、传道以外的事业上即使成就再大,能得人的喜悦,就是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点探测范式,以疼痛线索(感觉疼痛词、情感疼痛词和健康灾难词)和中性线索(中性词)为实验材料,考察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戒治者对疼痛线索的视觉选择性注意偏向。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治者对疼痛线索的注意偏向具有普遍性,即对感觉疼痛词、情感疼痛词和健康灾难词等三类疼痛线索均存在注意回避偏向,尤其对健康灾难词的注意回避程度最高;海洛因戒治者还对感觉疼痛词和情感疼痛词存在注意脱离易化倾向。本研究对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注意偏向矫正以干预疼痛,从而辅助美沙酮的治疗效果、维持患者的戒断状态、降低其复吸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次在无痛群体中比较疼痛恐惧、心理忧虑和躯体化对疼痛感知的预测作用大小及调节和中介关系。以多个同类量表得分的Z分数加和作为三者的因子分,以冷压痛觉测验(CPT)疼痛指标(阈限、耐受性、强度、不愉快度)为目标变量,通过分层回归及调节和中介作用分析,发现疼痛恐惧对疼痛不愉快度的预测作用最强,心理忧虑对疼痛体验(强度、不愉快度)的预测作用被疼痛恐惧完全中介,躯体化只有在高疼痛恐惧条件下才显著负向预测疼痛不愉快度。综上,疼痛恐惧是三因素中预测CPT疼痛体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