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论战后日本的先秦道教研究(〔日〕池田知久著)《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2期日本道教研究的现状(〔日〕蜂屋邦夫著隽雪艳译)《文史知识》1987年5期国外及我国台湾省道教研究概述(冰珂)《文史知识》1987年5期略谈道教史的研究和编写(钟肇鹏)《哲学研究》1987年10期  相似文献   
2.
1982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简称19号文件).文件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这一重要文献不仅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术界开展宗教研究的理论热情.30年中,我国的学者们不辱使命、开拓进取,在宗教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以刘向、刘歆父子编著的<别录>和<七略>为标志.一般认为,"目"的含义是对篇目而言,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将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之评价和校勘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汉书·艺文志>说刘向校书"每一书已,向辄条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4.
葛洪与中国道教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道教目录学是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对葛洪的道教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葛洪是中国道教目录学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的《遐览》篇则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道教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教目录学则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南朝刘宋著名道士陆修静因对道教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与成就,从而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名震朝野,故在道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著《三洞经书目录》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道教目录学著作,是书开创的道教典籍以“三洞”分类的分类法,既具划时代意义,又对后世道教目录学产生重大响影。因此,陆修静在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贡献与历史地位应当加以研究和肯定。作者认为,陆修静对中国道教目录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完全可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刘向、刘歆父子和佛教目录学史上的道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6.
试析葛洪《遐览》的道教书目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洪是中国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抱朴子内篇》为其代表作 ;该书以篇为卷 ,且各卷之论述又相对独立完整 ,《遐览》为其卷之 1 9。本文对《遐览》的书目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作者认为 ,《遐览》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道经目录。  相似文献   
7.
一、宗教概述中国宗教的新趋势太平天国的宗教太平天国宗教化的军事与政治士大夫身分与宗教中国上古宗教史略绪言上古宗教概观太平天国之宗教政治朱友渔 文社月刊 1926年2月5卷7期余牧人 文社月刊 1926年9月2卷9期余牧人 文社月刊 1927年11月3卷1期陶希圣 春 潮 1928年12月1卷2期梁劲 语历所周刊 1929年7月8卷88期梁劲 语历所周干U 1929年7月8卷89—90期陈训慈 史学杂志 1929年12月一1930年 3月l卷6期2卷l期论中国的宗教 化中宗教与中国封建社会 王宜昌中国古代宗教思想概况 牛若望洪秀全宗教辨 金革跋洪秀全宗教辨疑 罗尔纲太平天国之宗教…  相似文献   
8.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宝,它以道家哲学为宇宙观,吸收了儒释修炼理论的精华,总结了自古以来的修炼方术,形成了一套以人体科学为核心的修道思想体系.内丹学家们在长期的修行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转化升华人的生命能量,达成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超越的生命自控系统方法.刘一明的<神室八法>和道教内丹学中的修心养性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提升人们内在生命的质量,克服盲目追求外在物质欲望的偏颇,提高世人的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介休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那里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 :鲁隐公五年(前 71 8年 )“曲沃庄伯伐翼 ,晋翼侯奔随”。随就在介休城东 ,为晋大夫士会的食邑。晋顷公十二年 (前 51 4年 ) ,境内始置邬县。秦代设界休县 ,与邬县并存。新莽时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界休为介休。北周置郡 ,唐代设州 ,1 992年撤县改市 ,介休之名沿用至今。介休历来地灵人杰 ,尤以春秋晋国功不言禄、功成身隐的介之推而名播四海 ;介休人文荟萃 ,蔡邕、李世民、张商英等众多名流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其文物古迹多达 1 50余处 ,其中不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