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怀特里德的作品《房子》是对都市物质性的一次摧枯拉朽的反思.怀特里德通过对都市物质实体的反思,表达了她对房屋内部空间永恒记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作者曾是中华世纪坛组委会的艺术顾问,本文即是当时为建坛所作的美学学术定位的备案文章。今天在中华世纪坛建坛十周年之际,作者将原文略作修改,发表出来,作为对建坛十周年的纪念。中华世纪坛作为世纪交替的标志性建筑,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桑历史的祭奠与反思。她自身有限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以象征与隐喻手法,在无限大的审美含量中浓缩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这一精神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哲学理念与审美意识上的千年叙事,更是创意者为中华世纪坛在艺术形式与艺术理念上总体设定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今天,在这方空间中集结的军旅画家,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身份界定为两类:第一类:他们是职业军人,现下依然是军旅职业画家;第二类:他们曾经是职业军人,现下已告别了军人的身份,而是社会职业画家.也就是说,无论他们现下是军旅职业画家还是社会职业画家,他们都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铸炼过自己的人格和气魄[1],因此,无论怎样,他们始终是军人与画家,他们永远是军旅画家.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从北京移居上海在复旦大学任教,由于多年来我一直在介入当代艺术思潮的批评,所以在我到来的第一时间,上海的几位画家与画评家即邀约我去上海威海路696号艺术区小坐;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雨秋,我走进了696原生态艺术湿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