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整体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式,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保护,即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文化生态建设应立足于当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改善和优化,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整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至2014年底,文化部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创意产业也将提供无限的思想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2.
吴晓邦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杰出的舞蹈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吴晓邦的舞蹈艺术思想很丰富.作为我国新舞蹈艺术的奠基人,吴晓邦的艺术之路始终遵循着源于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吴晓邦一贯重视学习和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在中国舞蹈教育史上率先提出创造力教育观念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艺术风格是用来品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重要视角,而独具特色、成熟的艺术语言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根据艺术作品语言表现的不同审美形态,可以把主要的艺术语言风格类型归纳为两两相对的四组八种:优美与崇高、素朴与华丽、简约与繁丰、含蓄与明快.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顾名思义,多媒体是多种媒介信息的载体,信息借助这些载体得以交流传播。在信息领域中,多媒体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这些"单"媒体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载体。勃兴于20世纪的多媒体艺术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多媒体艺术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字,以数字模式来实现作品的艺术。多媒体艺术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到现时的必然产物。多媒体艺术依附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首先,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的外在造型美在于将文学形象的形态、美质特征转化为"视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而又清楚地传递给眼睛,使读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文学鉴赏中产生联想,从中获得新鲜而陌生的美感.文学作品的这种外在造型美有助于呈现作品内在的美与力,而作品内在的美与力则使得用文字方砖营造起来的文学建筑更富有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启 《美与时代》2006,13(3):17-21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地以色彩描绘客观事物,但却可以用表示或者暗示色彩的文字、语言符号组成画面,来引发读者对色彩的美感联想。因而文学作品也应讲究色彩的表现和运用,用不同色彩的对照,色调和光线的变化,来烘染由主题所规定的独特环境,表达作家的特定情绪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王朝闻(1909-2004)是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美学家.在长期的革命文艺活动中,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建设工作,撰写了大量的艺术论评.他的各类文章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即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一切文艺现象,强烈的辩证法精神是王朝闻艺术论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已建立起了传承体系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同时由于受传统传承观念和传承方式的局限、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突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基本权益的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缺乏科学的传承理念与方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的风险。鉴于此,全面客观地分析目前我国"非遗"的传承及传承人保护情况,对于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色彩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活中的特殊“语言”。因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色彩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符号象征性,鲜明的标记性和情感表现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