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辨析道教地理学。相对于其他视角,道教的地理学是道教地理学最具特色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份晚清教会名册的统计分析发现,近代以来,潮汕基督徒的人口特征较为稳定,除了男女性别比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生了逆转以外,老年信徒多、信徒受家庭影响而入教者较少、信徒来源地相对集中等几个特征基本没有变化。这种特征的形成是与潮汕地区以地缘、亲缘、族源为纽带的乡族社会紧密相关的。研究表明,地方文化在近代基督教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而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正>傅斯年先生认为传统史学应遵循无证不立、论从史出的原则。一个可靠的史学观点应建立在扎实的文献考证基础上。由于道门有"造作道书"的传统,"托古以言说",我们对许多道教文献材料常常陷入年代或作者不明的迷雾中。因此,道教很多观点或看法疑窦甚多,如进一步考证,则可能推陈出新,乃至修正与重写。台湾师范大学郑灿山教授的新著《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新文丰出版公司2014年出版,以下简称"郑著")便是基于如此思路而展开有关道教史研  相似文献   
4.
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驱使下,卿希泰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注重经典、以史见长;宏观构建、微观探索;注重学科交叉、引领学术前沿,一路披荆斩棘,贡献卓著。填补了道教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使道教研究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道教研究不在中国"言论不攻自破;开创"中国道教思想史"和"中国道教史"的学科体系,使道教研究具有中国风格;培养了众多的研究人才,形成"卿氏学派",使道教研究具有中国特点、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5.
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素来为教内外所重视,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遗憾的是,目前虽然有一些天师道史论方面的著述,但是尚未有全面系统研究历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影响的系统成果,尤其是还缺乏将历代张天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这一不足与张天师应有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不相匹配。由龙虎山天师府住持张金涛主编,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五卷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下简称《评传》)是学界首次全面评传历代张天师的著作,五卷本的《评传》洋洋洒洒130多万  相似文献   
6.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度结合;有利于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宗教主动权;有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向深层次拓展;有利于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宗教领域,从而体现了“强国梦”、“中国梦”的时代呼声和中国的全面自信.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一般原则、途径和方法的继承,也有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西北道教的历史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早期的道教正式形成于今天西北境内,而且近世道教的主要宗派也源于西北,即便是在整个道教衰微的近现代,西北道教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由于我国道教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目前海内外道教学术研究日渐兴盛,但区域道教史研究仍然为薄弱环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