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我们走进基督教堂时,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一定是迎面圣台背景处醒目的“十”标记。有的教堂把十字架悬挂在圣台正面的墙上;有的被摆放在圣台深处靠墙的圣坛桌上;还有的十字架与圣台背后的墙面融为一体,使其成为教堂建筑的一部分。当我们在与基督教信徒相交往时,也一定会注意到  相似文献   
2.
唐代密宗大师不空,其思想中包含着极具密教特色的护国思想。不空的密教护国思想,融合在他的密教体系之内;通过对护国思想的实践,直接推动了唐代佛教尤其是密宗的繁荣发展。通过对不空护国经典的传译、护国思想的基本结构、护国实践的展开与基本类型以及护国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影响等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认为不空的佛教护国实践无论是对唐王朝政治统治的扶助,还是对佛教本身尤其是密宗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社会化、民间化的促进,和对后世佛教护国实践的发展都有很大地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德尔斐神谕是古代希腊历史上时间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神谕,公元前6世纪时,已在整个希腊世界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德尔斐神谕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古代希腊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祭司皮提亚在发布神谕时往往处于一种迷狂状态,这一现象引起了古代和现代学者的广泛关注,激发了人们对神谕与科学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浪潮中,佛教也正在走向西方社会,其中佛光山系统的人间佛教取得了最为突出的成绩。基于对大洋洲佛光山系统人间佛教信仰群体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基本把握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信仰生成、实践开展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理解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人间佛教进入西方社会的民众基础和传播渠道,特别是这一群体所呈现的信仰取向与实践特征。以此作为东方文明进入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助于我们认识佛教挺近西方社会的内在机制与具体进程,从而为理解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元交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