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对听视跨通道不同工作记忆负载下偏差干扰效应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当视觉线索50%时,比较有无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偏差干扰效应,分析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差异波,结果发现:(1)存在工作记忆负载和偏差干扰效应;(2)有无工作记忆负载下差异波均出现明显的N1/MMN成分、NP3和RON成分;(3)差异波中N1/MMN成分的平均波幅和潜伏期均没有差异,NP3成分的平均波幅下降;RON成分在平均波幅上没有差异,潜伏期上有工作记忆负载下显著小于无工作记忆负载。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偏差干扰调控过程的神经机制并不会因为无关信息与相关信息间冲突竞争增强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胡艳梅  张明  徐展  李毕琴 《心理学报》2013,45(2):127-138
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过程是灵活可控的; 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既可以捕获注意, 也可以被抑制。实验1通过操作匹配试验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抑制动机, 考察在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作用中抑制动机的影响。匹配试验中有分心物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相同。控制试验中所有搜索项目均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不同。实验2保持实际匹配试验概率恒定, 仅通过改变指导语来调节抑制动机水平, 以排除练习的干扰。两实验结果均表明, 当抑制动机水平较低时, 匹配分心物会捕获注意; 而当抑制动机水平足够高时, 匹配分心物会被抑制。并且, 抑制动机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认知控制的效应量和时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通过操纵背景颜色与刺激颜色,考察了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是否存在强自动性。实验一通过操作背景颜色以突显记忆项目,结果发现即使工作记忆内容在匹配分心物的情况下仍然自动地捕获视觉注意。实验二通过操作背景颜色以突显目标项目,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自动引导作用消失。说明了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能够自动地引导视觉注意,但是这种引导并非完全自动化,具有一定的条件性。  相似文献   
4.
工作记忆中的词长效应是指在即时序列回忆中短单词列的成绩优于长单词列的现象。该文首先回顾与词长效应有关的实验研究及阐述对应的理论解释,包括经典的语音回路理论和新近提出的特征模型、整合理论、项目位置权衡理论和SIMPLE理论等,然后介绍在这一方面运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的进展,如ERP,PET和fMRI方面的研究,为词长效应理论解释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接着讨论词长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最后简评各主要理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Oddball范式考察听视跨感觉通道和听感觉通道中“无关刺激”或“无关属性”的信号提示对新异干扰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比较了听视跨通道和听通道中时间事件提示、时间提示和事件提示三种条件。结果表明:(1)时间提示条件下新异干扰效应消失, 而事件提示条件下新异干扰效应仍存在。无关刺激意外变化引起的靶任务行为受损, 不仅与偏差刺激的小概率和新颖性有关, 而且与干扰刺激与靶子间提示信号关联有关, 这种提示关联中事件发生的提示功能比时间间隔的提示功能更为重要。(2)听通道下新异干扰与视听跨通道结果一致, 无关属性也会起到提示信号作用, 同样事件提示功能比时间提示功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徐展  李毕琴 《心理学报》2009,41(9):802-811
工作记忆中的反词长效应(reverse word-length effect)指在对长词和短词混合的词表进行即时序列回忆时, 独立长词回忆成绩优于独立短词的现象。以汉字词语为材料通过3个实验探讨反词长效应的机制。实验1采用纯粹词表和长短词混合词表, 既得到纯粹词词长效应, 也得到独立词反词长效应。实验2削弱了长短词之间的词长差异, 结果独立词反词长效应消失, 且独立词回忆成绩优于纯粹词。实验3设计了视觉延迟条件, 得到与实验1类似的结果, 只是独立词反词长效应有所削弱。三个实验的结果并不一致, 无法用现有的语音回路理论或SIMPLE理论进行很好地解释, 理论的整合与创新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提出多重编码以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方式进行平行加工的观点进行更完整地解释。  相似文献   
7.
采用线索提示和视听Oddball结合的实验设计, 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外周视线索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外周视线索有效性为50%的条件下,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使得原本抑制无关声音的过程失败, 因此出现了显著的听觉偏差干扰效应; (2)操作外周视线索有效性为80%的条件下, 发现有策略性的注意定向消耗了注意资源, 无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情况下同样出现听觉偏差干扰, 并且随着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偏差干扰效应增强。研究说明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的调控是有条件性的, 当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无关刺激与目标的加工过程存在重叠时,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使得听觉偏差干扰效应增强而不是减弱。  相似文献   
8.
李毕琴  张明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49-1754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或不同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在视听搜索范式中的注意捕获。实验一使用定位任务探讨刺激驱动注意捕获中跨通道效应且及其不对称性, 结果发现, 当靶子在听觉通道时, 只有来自听觉同侧空间方位的奇异刺激成功的捕获了注意; 而来自视觉同侧空间和异侧空间的奇异刺激并没有捕获注意。实验二使用检测任务进一步探讨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中的跨通道效应且具有不对称性, 结果发现, 来自同侧和异侧的听觉奇异刺激均捕获了注意, 但是视觉奇异刺激却不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 视听搜索范式中的奇异刺激的注意捕获具有不对称性, 且存在着一种超感觉通道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爱君  李毕琴  张明 《心理学报》2015,47(7):859-868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将Posner经典二维平面中的线索化范式应用到三维空间,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注意沿着不同方向进行直线转移的方式,考察了注意在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进行定向/重定向而产生的晚期抑制效应(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结果发现:(1)无论注意沿着何种直线转移方式转移都在深度位置上发现了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2)无效提示线索条件下,目标出现在三维空间近处空间时的反应显著快于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的反应,导致了近远空间的返回抑制量存在差异。研究说明了返回抑制效应并不是“深度盲”。  相似文献   
10.
李毕琴  李玲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18,50(5):483-493
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 探讨不同呈现方式下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语义水平匹配的刺激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1)视觉呈现下, 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知觉和语义匹配的刺激均能捕获注意, 且在视觉搜索快速反应的阶段仍能捕获注意; (2)听觉呈现下, 与言语工作记忆内容语义匹配的刺激不能捕获注意, 反而被抑制, 但在视觉搜索快速反应的早期阶段却能捕获注意。研究表明, 基于视听呈现的言语工作记忆内容在语义水平对注意的引导作用可发生在注意搜索过程快速反应的早期阶段。而晚期阶段由于受到跨通道注意选择的抑制, 听觉呈现下的语义表征不能捕获注意, 而视觉呈现下的语义表征仍能捕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