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空隙──生长的活跃区近年来,当代著名数学家、分形理论的开创者曼德尔布罗特通过对典型的生长模型DLA巨集团即受限扩散凝聚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分形生长更深层的新图景。[1]他指出:生长实际上包括两大集团区域,一个区域是分形已经生成的部分,它不再因生长而进一步改变;另一个区域则是分形生长的空隙区,这是生长过程尚在继续的活动区。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区域像格式塔视觉变换那样交换一下背景与图象,立即就会发现:原来那巨大的空隙区,竟然也是一种分形!显然,对于生长,它比已经生成的部分更重要、更有趣。它是孕育…  相似文献   
2.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宇宙论,三才圆通之本体论,知行不二之实践论,生成整体之方法论等方面,阐明中国式自然哲学的特性与意义。指出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哲学,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化超越的价值之源,为中国古代科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且应在21世纪伟大历史转型和中西对话中,共同创造人类不同文化"殊途同归"、"和而不同"的世界生成之序。  相似文献   
3.
贝塔朗菲创立系统论的初衷本是要开创一种机体论的新科学,但由于仍然不能超越构成论,即整体由部分构成的预设,其后的发展几乎仍然向着制造“更复杂的机器”前进,以致许多人认为系统科学并非科学革命,因为它并未逃脱机械的逻辑和“还原论”的“如来佛”掌心。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系统科学后又一轮重大突破是从超循环理论开始的:超循环理论直接探究生命发生的奥秘,终于冲破了机械论的遮蔽,揭示了生成的逻辑及由之生长起来的整体的规律。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系统科学从有机整体论走向生成整体论,而且展示出内涵价值的自然界生成演化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系统科学自20世纪40年代系统论的创立到当前的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研究,已发展成蔚为壮的庞大学科群,形成当代重要的科学思潮,并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理解系统科学作“最大一次科学革命“的意义,加强对系统科学的认识与研究,进而超越西方近代的还原论科学统,开创整体论科学研究的方向,对于中国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系统科学:从构成整体论到生成整体论系统科学的实质与核心思想是“整体论”,但作为科学的规范转换,系统科学从还原论向整体的转变有一个]化的过程。从以还原论为基础增加辅助性假设(如部分间相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