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是近二十多年来在西欧和北美各国教育与心理测量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教育和测量理论。在美国,有人称其为教育与心理测量领域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喻其带来了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探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50个18-30岁以及2201个农村流动人口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深入考察了北京市年轻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在该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父母感染艾滋病、父母因为艾滋病丧亡后的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测查了他们的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抑郁、孤独、自尊).经过数据分析发现:(1)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和儿童类别的差异,12岁及以下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13岁及以上的,双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抑郁、孤独和自尊存在显著的儿童类别差异,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差于非孤儿童;且孤独和自尊还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12岁以下的儿童差于13岁以上的;(2)不同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的儿童在抑郁、孤独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多的儿童抑郁和孤独严重、自尊低;(3)歧视经历对抑郁、孤独和自尊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歧视知觉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追踪调查中前测从不吸烟的659个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本研究的有效被试,考察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半年期间,约9%的青少年开始出现吸烟行为,男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开始吸烟的人数显著地多于女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2)同伴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同伴直接和常规压力、母亲吸烟行为、父母吸烟态度以及青少年自我肯定、反叛性和抵制技能的变化与其吸烟行为的发生显著相关;(3)逻辑回归表明,前测中同伴直接压力、父亲吸烟态度和反叛性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 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年轻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与预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50个18-30岁以及2201个农村流动人口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深入考察了北京市年轻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在该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健康行为对个体身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和预测个体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改变.本文介绍并剖析了健康信念模式、保护动机理论、合理行动/计划行为理论和多阶段改变等四种以心理社会因素为基础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认知抑制控制的Stroop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听障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认知抑制控制方面的行为特点以及脑内时程特点。行为结果显示:(1)两类被试在一致条件下认知抑制控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反应时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表现出冲突效应;(2)组间结果显示,听障儿童的认知抑制控制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脑电结果显示:(1)不一致条件在N450上的负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听障儿童比对照组儿童诱发了更负的N450波幅;(2)不一致条件在SP上的正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两类被试在SP上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听障儿童在认知抑制控制过程中的冲突监测功能存在障碍,这是由于冲突监测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10.
在“项目反应理论的形成与基本假设”(《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第1期)一文中,我们谈到项目反应理论的若干基本假设。基于这些假设,人们提出了许多种项目反应模型。这些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是这些模型中项目特征曲线所具有的数学模型,第二是原始测验数据的评分系统(如二分法评分,多分制评分,等级评分或连续评分)。本文将仅从第一点区别着手,介绍和讨论一下项目反应理论的各种模型。为了使下文的讨论更加清楚明了,在介绍具体的项目反应理论模型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常态奥吉夫(Normal Ogive)和逻辑斯谛(Logistic)这两种在项目反应理论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曲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