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晓蕾 《美与时代》2007,(1):121-123
孔子与柏拉图分别作为中西两大文化传统的源头,在完善和培养人的品格与修养方面都注意到了审美教育所起的巨大作用.二人的审美教育思想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理论倾向不同,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本文就是对孔子和柏拉图二人的审美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把握中西文化传统在源头上的相近与别异.  相似文献   
2.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年七十而卒,是清初著名诗人和词人.他才学富赡,词采清华,与王士禛齐名,时号"彭王",尤工填词,"渔洋推为近代词人第一".彭孙遹著写的文学作品有《词统源流》、《金粟词话》、《南淮集》三卷、《延露词》三卷、《词藻》、《松桂堂全集》四十三卷.彭孙遹以武功起家,转而习文.顺治十一年(1654),彭孙遹于海盐考取举人,并且于顺治十六年(1659)考中进士,成为内阁中书舍人.顺治十八年(1661)由于"江南奏销案"被牵累而落职,他从此便周游四方,与友人闲赋诗词进行唱和.直至康熙十五年(1676)奏销案才得解,而彭孙遹时年已45岁.康熙十八年(1679)召举博学鸿词,彭孙遹考取一等一名,授官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后官升至吏部右侍郎,分别任经筵讲官,平定三藩方略总裁,复充国史馆总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