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概念的研究及其测量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新概念框架。新概念将心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新概念框架包含“心理疾病应对——心理健康促进”和“自我——他人”两个维度;在内容上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 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 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 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 在结构上, 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 自助的素养高于助人的素养两个特点。调查还发现, 个体心理健康素养中, 知识观念部分个体差异较大, 态度和习惯部分个体差异较小; 在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面, 社会经济地位是所考察变量中效应最大的因素, 且其对素养的知识观念方面影响较大, 对素养的态度习惯方面影响较小。调查结果提示, 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任务的艰巨性; 在实践策略上, 宜以提升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李丹阳  李鹏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9):1642-1650
个体决策后的反馈对随后的结果监控和行为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发现, 反馈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与决策后反馈加工过程紧密相关的脑电成分。近10年来关于FRN的理论解释, 在最初经典的强化学习理论和情绪动机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反应-结果的预测模型、奖赏正波理论以及积极情绪启动模型。未来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大样本, 采用互补的研究手段和多样的分析技术来探讨FRN的心理意义; 同时考虑将FRN作为奖赏加工的脑电指标, 研究社会互动情境下的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 运用元分析的技术, 以心理健康素养的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为结果变量, 考察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 以期为更高效地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元分析共纳入38项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对知识、污名态度和求助的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到大的效果(知识:g = 0.70, 污名态度:g = -0.52, 求助:g = 1.18)。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受地域、被干预者类型、干预中的互动与接触以及试验类型等多个变量的影响。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素养的调节变量, 并结合中国文化, 制定针对不同干预对象的个性化干预方案, 以提升干预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