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的语音发展——一例个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名出生至13个月的婴儿的语音追踪记录表明该婴儿的发音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4个月,这阶段婴儿所发的音绝大多数是单音节,且元音比辅音早。第二阶段从4个月到10个月,婴儿在这阶段能发大量的多音节音,其中有些类似于成人的语音,第三阶段从12个月至13个月,这时婴儿能正确模仿成人发音,而出现了第一批词,记录还表明不同种类的元音出现有先后顺序,这和发音时口腔开闭程度及嘴唇形状有关,辅音的出现顺序和发音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解答应用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四則运算及其各种概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識和技能解决实际問題的能力,同时是培养学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应用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影响学生解題能力的因素甚多,如語文水平、运算技能、理解能力……等等。据了解,学生解題时最大困难是不善于分析題意,不能針对題目要求选择适当运算方法,有时卽使  相似文献   
3.
儿童对因果复合句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至四年级儿童分析、判断句法形式的能力发展。用图片描绘儿童熟知的事物间因果关系,每张图片都用两个因果复句作说明,两句所含的语词相同,但在联词“因为”的使用上有正、误之别,要求儿童对句子正、误作出判断.结果表明只有四年级儿童才基本上形成了对实验句句法形式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指物交流实验方法,同时从听和说两方面考察了儿童在指物交流中对量的准则的掌握情况。被试是幼儿园大班至小学三年级共4个年级组的80名儿童。结果显示:听、说两种能力的发展不同步,说滞后于听.在听的方面,小学一年级组已能基本按量的准则完成任务,而在说的方面,直到三年级才能较好完成任务.在说的操作中普遍出现信息缺漏和信息冗余两类错误,各组内两类错误在总错误数中的比率随年级上升而变化。低年级组信息缺漏高于信息冗余,三年级组则信息冗余高于信息缺漏。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几种时间词句的理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实中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所以语言学家概括出简单陈述句的基本模式为:时间坐标+空间坐标+核心句。但时间不同于空间,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儿童在语言中使用时间词汇比空间词汇少而且迟,我们从调查中(注)发现,在七十名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长期争论着的一个极其古老的问题。由于它的复杂性和悬而未决,因而在当代又是受到多种学科所普遍关注并继续进行探索的新问题。在心理学界,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独树一帜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卓越的、影响深远的看法:第一,从语言和思维发生的起源来看,他反对把语言看作是逻辑的起源;而认为逻辑运算的起源要比语言深远得多,而且发生得较早。逻辑运算从属于普遍的动作协调规律,这些协调控制着所有的活动,包括语言本身在内。第二,从  相似文献   
7.
問題 学生正确地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題需完成一系列的思維活动。查明这些活动是什么,它們是怎样連續进行的,对于算术教学实践无疑很有意义。这个問題的解决会給应用題教学方法的制訂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有人曾用实驗証明,解答应用題的过程象解答其他思維課題的过程一样,也是分析和綜合的过程。但是,她們并沒有完全解决这个問題,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一个约四岁的幼儿在地板上玩球,妈妈坐在屋内另一端,球滚开不见了。小孩问:“我的球到哪儿去了”?妈妈说:“球在这儿”,孩子就在自己的周围仔细寻找。找不到,就大嚷:“这儿没有!怎么这儿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这”、“那”、“这边”、“那边”等指示代词的指称对象是不固定的,需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因果复句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小学一至五年级儿童对于涉及心理方面因果关系的几种因果复合句,其中包括单义复句、歧义复句和将原歧义句加上语境线索后变成的单义复句的理解特点和发展过程.结果发现:(1)儿童对单义因果复句的理解水平呈明显的随年级而上升的发展趋势.(2)语境线索对理解句子的确切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高年级儿童对语境线索有较高的敏感.(3)小学各年级儿童对实验中的歧义句基本上只能作单义理解。而且在意义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这种偏向性也表现在对句子结构成分较复杂的单义句的理解中。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从中年级开始已在算术课中学习过时间、速度、距离等概念,但在完成持续时间的作业时,往往不能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孤立地抓住一点,结果造成了理解的错误。本文试图探讨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否促进儿童持续时间概念的掌握.被试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儿童。一般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应已具备接受教学实验的认知基础.结果表明,教学对三年级儿童掌握持续时间概念不起作用,但对四年级儿童则有显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