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朱彦明 《哲学动态》2005,(12):59-60
从2005年3月份起,一系列纪念萨特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在全世界展开了.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主办的"萨特与当代法国哲学"国际讨论会于9月4~6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尼采对道德的价值重估不仅批判了柏拉图—基督教道德基于神目观的形而上学道德实在论("自在的善"),而且驳斥了康德和功利主义立足于抽象的道德规则的伦理学,他认为它们都是以外在的权威和标准压制生命的本能条件,本质上都是虚无主义。他的道德视角主义否定了道德的绝对价值和客观标准,认为没有道德事实,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一方面,解释总是多元的、多视角的,因而道德是多元化的;另一方面,一切道德要求都必然关联着内在根据即生命的本能条件,没有无条件的道德要求。尼采的道德视角主义在我们今天的道德话语(比如"内在理由"的伦理学)中仍有活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