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尽人皆知。大山挡住了愚公的去路,和愚公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在这种对立关系中.一方是大山,一方是愚公.愚公要打破这种关系,于是按习惯性的思维方式。采取了移山之法.显然.用这种方法来摆脱被山阻挡的困境十分吃力.如果愚公变换一下思考的方位,不以大山为思考的立足点,而是从自身考虑,即不是使山离开自己,而是举家搬迁,使自己远离大山.那么,还种对立的局面就很容易被打破了.可是,愚公之愚,就在于他思维僵化,固守常规,不知道变换思考的方位。“够形换位”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思维方式进一步地把握和全面地理解,我们必须对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和宏观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思维方式的微观因素,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 1.思想。思想是源,思维方式就是流,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特定的思维方式,其思想表达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的思维方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没读过这首诗的人也认为“锄禾日当午”的下旬应该是“汗滴禾下土”。这是一种气韵贯通的思想表达,有了这种思想必定是这样的表达。如果没有思想,单独思维方式硬硬地去产生一种“思想”,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