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八日圣母圣诞“请众齐走来,欢欣庆贺世界欢乐的生日!今天,万物中,大地上树起了天乡,今天,对人类来说,是得救的肇始,“这是十二个世纪前,圣师若望达玛瑟诺在圣母圣诞大堂内节日的讲道。除了耶稣圣诞节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名人的诞日,象圣母诞日那样,千百年来不断地受人庆贺,且也最值得令人庆祝,因为无原罪圣母的诞生,忧如东方发白,雨后长虹,给人带来得救的希望和预兆。  相似文献   
2.
五月廿七日圣师伯达司铎(673—735) 圣师伯达约在673年生于英国逸洛(Yeinow),因家住本笃修会附近,从小受到本笃会会士的教育,十一岁在该修会院内读书。他曾说,个人的爱好是:“攻读教书和写作。”可是他的学术工作并不妨碍他的与主默契。真是工作和祈祷两不误。他在学术钻研中,心中不忘偕同基督。圣伯达是英国圣教史上最著名的一位会士,是八世纪的博学鸿儒,圣德出众的圣师。他的部分著作在他生前已在圣堂内被公开诵读。当时教友不便称他为圣人,而称他为“可敬”,“可敬的伯达”成为他的雅号,一直流传到今日。圣师学识渊博,精通圣经和  相似文献   
3.
八月十五日圣母升天天主造人,原为使人在世经受考验,功德圆满后,进入天国,永享天主的福乐,故人可能不死。即死,死亡也不是痛苦的诀别,而是幸福的门户,导向永生永福的通道。可是,一经元祖逆命犯罪,死亡便成为原罪可怕的惩罚,是一个风险三岔口,引善人升天堂,驱恶人下地狱。由于结局的迥异,死有善恶之分。圣母得天独厚,始孕无玷,不受原罪之累,可免一死,但为肖似耶稣,甘愿接受死亡的常律,当然她的死是由于爱,无病无痛的,真正安眠于主。另外圣母是天主之母,怀孕哺乳过耶稣,天主不能让圣母长眠地下,尤其她的肉体曾为主耶稣作出极大的贡献。当主忍受过“致命者母后”的剧苦,按情理,天主要论功定赏,提前让她的肉身复活,与灵魂重新结合后,升  相似文献   
4.
瞻礼简释     
二月二十四日圣玛弟亚宗徒圣玛弟亚原不是宗徒,是耶稣七十二门徒之一,听过耶稣讲道,见过耶稣灵迹。他紧跟耶稣和耶稣共同生活,并见过复活的耶稣。他能忠于主的事业,热心传扬福音,奋勇地为主作证。耶稣有很多门徒,他特选十二人,委以传播福音、拯救世人的重托。他们接受了圣召,抛弃一切跟随耶稣基督,原可得到百倍的赏报,天国的永福。可惜犹达斯出卖耶稣,自缢身死。耶稣升天后,宗徒们共聚一室,等待圣神降临,圣伯多禄站立起来,要求大家另选一位了解耶稣生平,能为耶稣复活作证的忠实门徒来补缺。当时大家选出二位门  相似文献   
5.
七月一日耶稣宝血耶稣基督是大司祭,他用的祭品不是牛羊的血,而是自己身上的鲜血。耶稣用自己的鲜血来平息天父的义怒,从罪恶中救赎普世万民,使我们成为天主义子,分享他的天主性,有升天享福的名分。耶稣热爱我们,热血沸腾,胜过世上任何一位烈士,盟友,兄长,慈母……,他爱整个人类,施爱每一个人。他生后八天,割损流血。山园中他为何忧闷至死,出流汗血?不是为了爱我、救我么?蒙难时,他受鞭笞五千四百有奇,血流不止,他头戴刺冠,负  相似文献   
6.
八月四日圣多明我司铎(1170-1221) 十二世纪后期,法国遭到一种邪说流行的灾害,它混淆了人们的思想,还煽动一批亡命之徒,抢劫教堂,屠杀教士,这便是喧嚣一时的亚皮盛异端。为制止这种异端,天主召选了圣多明我。圣人于1170年、生于西班牙、加拉洛加(calaiulga),名门子弟,从小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心灵洁白,与众不同,故圣人像上常有百合花为陪衬。他在巴伦济亚读完神学,曾为奥斯玛教堂的咏唱司铎,  相似文献   
7.
七月廿二日圣女玛大肋纳(悔过模范) 谁都知道耶稣特爱的徒弟是心灵莹洁、童贞独身的若望。可是,根据福音经上的记载,我们可说耶稣另有一个特宠的女弟子,即圣女玛大肋纳。对她,耶稣毫不顾忌地暴露他特殊的宠眷,并预言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闻名全球。而这个女子却是当地有名的风流少女,被人不齿,按  相似文献   
8.
一月二十四日圣弟茂德主教圣弟茂德是圣保禄宗徒的高足。保禄宗徒的个性很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性格和修养不同的青年都投奔到他的门下,接受他的教育和遣使。  相似文献   
9.
一日诸圣瞻礼缘起:罗马大帝奥古斯特在位时,曾为众神兴建了一座庙宇,名为万神庙。公元607年至610年期间,教友们把地窟内许多殉道者的遗骸迁葬在这座大庙内,并在610年5月13日,把大庙改成圣堂,定名为圣母和殉道者的圣堂。  相似文献   
10.
圣人生于1506年,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少年英俊,很早已在巴黎大学毕业,留校教授哲学,正拟青云直上,成名成家,上智对他却另有安排。 1530年,他结识归正不久,在大学攻读的圣依纳爵。后者发现沙勿略青年教授是个杰出的人才,可作圣教栋梁,便和他亲密来往,多次用福音上的名言:“若得普世而失已灵,何益之有?”来启发,打开他的心扉。 1533年,27岁的方济各终于被圣宠感化,抛弃过去富贵功名的企图,追随圣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