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心理学中脑电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通常是指头皮记录到的与大脑对刺激反应相关的电位变化信息。ERP成分分析法是脑电在心理学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成分分析法一般认为ERP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功能含义的ERP成分叠加构成,通过分析各成分的差异可以阐明心理认知活动上的异同。因此。精确提取ERP成分是ERP成分分析法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学术界ERP成分的定义至今仍是见仁见智,不同学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定义,意见难以统一,所以对成分的提取仍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往有关视觉完形加工的研究主要探索同一深度平面内的相似纹理表面或相关轮廓特性等对完形加工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汉字碎块,考察了双眼视差、颜色以及遮挡等线索在视觉完形中的作用。发现结果如下:视差与颜色等线索阻碍了视觉完形加工;遮挡线索加速了整体的视觉完形形成;在高级认知加工参与下,遮挡线索有效抑制了视差、颜色等线索的分离作用。通过对知觉填补机制及其理论的讨论,可以认为,该研究结果为不同深度平面间的视知觉完形加工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3.
EEG波形伪迹去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EG波形记录与ERP分析技术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新兴手段 ,但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 ,伪迹一直是困扰研究效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回归方法、伪迹减法、主成分分析 (PCA)、独立成分分析 (ICA)、JADE分析等脑电伪迹去除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 ,这些技术存在精度高、速度快、实用性强的优点 ,但它们都各自针对不同问题情境 ,均建立在特定假设基础上 ,所以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通用性、实时性和稳定性将是伪迹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贝叶斯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贝叶斯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贝叶斯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贝叶斯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贝叶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