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窗漫笔     
佛教旗的来历1880年5月17日,一位美国佛教徒满怀宗教热情,从印度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从事复兴佛教的工作。此人就是著名的佛教活动家柯尔葛特(1832~1907)上校。他和他的学生、印度摩诃菩提会创始人达磨波罗(1864~1933)一起,为复兴印度、锡兰等国的佛教,开展佛教文化和教育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经窗漫笔     
随信行与随法行历史上的佛教,从信仰方面发展的结果,强调形仪的重要性,于是产生了表现佛菩萨形象和佛国庄严的要求。佛教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佛教的这一要求。一些巨大的佛教建筑和石窟寺的诞生,无不与崇高、神圣、纯真的信仰力有关。佛教从思辨方面发展的结果,强调对一切事物进行分析探讨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重视理论研究的学风。各个时期佛教内部不同学说思想的提出和宗派的形成,清晰地留下了历代佛学大师们探索真理的足迹。佛教发展的这两大趋势,实即佛陀提出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间佛教释迦世尊降迹人间,生活、修道、成佛均在人间;说法度生,始自鹿苑,终于双林,均以人类众生为主要对象;所说法义,亦以人生现实为依据,以觉悟人群为中心。佛陀屡赞“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完企有理由这样认为:自从人间有了佛陀及佛陀的教法,佛教就是属于人间的;佛教的思想必须扎根于现实人生;离开人生的现实,佛教便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土壤和基础。人类的优胜,在许多经论中受到赞扬。  相似文献   
4.
云水斋诗稿     
重游东林寺写怀重游虎丘咏生公说法台开三年后我重来,恍若白莲社又开。昔日荒凉都不见,虎溪桥畔现楼台。剑池塔影几徘徊,曾是生公旧讲台。废理执言今甚昔,顽石应再点头来登九华山神光岭述意礼赵州从捻禅师塔绿叶兼红叶,群峰在望中。烟霞怜我老,云外一声钟!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云水斋诗稿@拙缁~~  相似文献   
5.
日前见一僧,老病相加,步履艰难.因其僧是"清众",又没有徒弟,所以粥饭茶汤、提水洒扫,都得"事必躬亲",无人照料.见此情景,不胜怆然.因忆古德有《勉僧看病》偈,录以为见闻者诫.  相似文献   
6.
经窗漫笔     
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探索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生命”。这就是佛教的出发点。佛教所说的生命包括一期生命和无限生命。不过,佛教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不感兴趣,它只强调人们应该牢牢把握住现前生命的趋向。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受超自然力的支配。生命的升华与堕落,直接受人们自身行为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佛教的业力说与轮回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北京法源寺会见了著名美籍科学家沈家桢博士及夫人居和如居士,在和谐的气氛中宾主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会见时在座的有佛协副会长李荣熙居士、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副馆长周绍良居士、佛协理事郭元兴居士、中国佛学院教务长传印法师、本刊主编净慧法师等。六年前,赵朴初居士和李荣熙居士等赴美出席“世宗和”三届大会时,曾受到沈家桢夫妇的热情接待。时隔六年,又在故乡的  相似文献   
8.
拙缁 《法音》2006,(9):43-45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或望而却步;就是那些已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要读哪些经典,又到哪里能请到一些必读的经典,也往往无从措手。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一般在家信佛、学佛的人学习、读诵。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探索,并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学佛要典》、《佛教圣经》等书的问世,都在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但所有这些工作都还只是一种尝试而已,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具有较强适…  相似文献   
9.
《清藏》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趁香港宝莲寺组团来北京迎请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的清刻《大藏经》的因缘,向读者介绍有关达部藏经的一些资料,也许是有意义的吧。从北宋起,中国封建王朝官修《大藏经》的事,不下十余次,它的殿军就是《清藏》了。这部藏经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所以一般又称它为《龙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藏经馆”于北京贤良寺,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画综理馆务,分设校阅官三人、监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