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台智者所传三种止观①中,以《摩诃止观》所讲的“圆顿止观”最为重要,最能代表天台佛学的宗旨和特色,总摄天台佛学的精要,是“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止观》卷1,第1页)“定慧兼美,义现双明,撮一代教门,攒法华经旨。”(《大正藏》)卷46,《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以下简称《辅行》,湛然述,第142页)天台宗最重要的思想“一念三千”就是在(摩河止观)中提出来的。本文疏释《摩河止观》一书中“一念三千”思想,力求把握“一念三千”思想的精义实蕴,纠正一般片面的和表面的认识。一、实相“圆顿现,从初发心即观实…  相似文献   
2.
阴阳问题在内丹学中非常重要,阴阳概念在内丹学中有多重意义,在内丹学本体论、生命观和工夫论等各层面都有相应的意义体现,而“阴阳交(?)”又是内丹学修炼中的核心问题,值得做专门的研究。本文研究阴阳交(?)在内丹学中的重要意义,对内丹学中的阴阳交(?)问题作一系统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内丹学亦可称为"性命学",即一套"性命双修"为特征的如何"成仙"的学问.本文从内丹学"性命双修"的宗旨出发,论述"性命双修"所体现的中国形而上学的特征,并从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人生修养与生命境界等方面探索其可能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对内外丹道之交融加以研究:一是理论层面共同的理论模型,内外丹都是本于天地宇宙的阴阳造化,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系;都是为炼取不死之药,而致神仙。二是实践层面的相通与类比,内丹在人体内模拟外丹烧炼过程,后来也有外丹模拟内丹的情形。鼎炉,药物,火候是内外丹共同的要素。三是历史层面的兴衰消长,内外丹交融中内外丹地位的变化。本文研究内外丹道共同的理论模型,外丹术语内丹化的方式,内外丹交融关系的三种类型,由此可对内外丹道交融的理论结构与历史源流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相似文献   
6.
道教内丹学的解脱观念有别于传统道教的“肉体飞升”之说 ,而以神气合一的阳神解脱为内丹修炼的目标。本文考察了佛道二教关于“神形”问题的争论对内丹学解脱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 ,并阐述了内丹学解脱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详细论证了道教内丹学中“顺逆”问题的理论层级和丰富意蕴,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性命先后"是道教内丹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从内丹学文献出发,梳理"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在内丹学南北宋中的确切意义,并从理论上指明其中可蕴含的哲理意义,说明两者内在相通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成熟形态的系统修道体系,是在道教原有的修道理论和修道方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结果,内丹学与禅宗在修炼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微妙的差距与相通的可能性。本文从性命关系的角度围绕着丹禅二家的相互批评,论述了丹道与禅宗的差异与相通,并提出了作者本人独到的见解与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