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徐莹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1,34(3):709-713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WIAT范式研究不同程度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并用ERP技术探讨吸烟者相容与不相容任务的脑内时程变化。WIAT结果发现,只有程度深组对吸烟持明显消极态度。ERP结果表明,在不相容任务中程度深组诱发了比程度浅组更大的P2,说明程度深组对与积极相联的吸烟词早期注意增强。同时程度深组的不相容任务诱发了比相容任务更大的LPC,提示程度深组晚期对吸烟词有正性情绪加工。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序列学习范式,用反应时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问卷以及再认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并采用PDP测量被试的意识与无意识贡献率.结果表明:(1)无RSI条件下能习得一定的无意识知识,而在有RSI条件下习得的知识大部分能被外显地意识到.(2)当内隐序列学习中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无RSI条件下易获得运动知识;而在有RSI条件下,如果时间充分且能协调注意资源,运动知识和概念知识均能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3.
吸烟者内隐态度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WIAT研究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并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吸烟者在进行WIAT任务时的脑内时程变化。结果发现,吸烟者对于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吸烟词语与两类属性词(积极和消极)相联时诱发的ERPs有显著差异,体现在多个ERP成分(P1、N2、N4、LPC)中。结果表明,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在早期就受情绪的调节和影响;而两个冲突负波的出现表明,在内隐态度的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认知评价的过程。晚正成分的差异则表明,当吸烟词语与消极词相联时唤醒度更高、吸烟者的注意有增强趋势。实验结果支持了态度的三元论。  相似文献   
4.
徐莹 《哲学研究》2023,(3):68-78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阐述了一种“先德后刑”的刑德相养理论,有的学者以韩非的“刑德二柄”加以解读,认为二者同义。法家讲赏罚,以商韩为代表。商鞅之学在这一问题上,主张“先刑而后赏”。虽然黄老的“先德后刑”与商鞅的“先刑后赏”有相通之处,但黄老刑德概念的内涵远大于刑赏,二者在天人关系、人性驱动论等方面,也具有本质区别。韩非的“刑德二柄”与商鞅的刑赏治术并无二致,“因道全法”也非黄老思想。黄老刑德与商韩的赏罚之术并非同一思想体系,而《管子》务时寄政的“先德后刑”之说则颇具黄老学的气质与特征。通过对“先德后刑”与“先刑后赏”这两种早期刑德学说的比较分析,可以理清黄老与法家之间的思想纠葛,明确黄老刑德学说的思想独立性,并由此管窥战国时期的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来源的财富因其在人们心理的权重差异会导致对其消费态度与方式的不同。前人运用一系列行为实验已发现意外所得更容易消费、辛苦所得则不容易消费。基于心理账户和内隐社会认知等理论, 运用IAT和ERP考察财富的意外所得与辛苦所得在人们心理引起的内在消费偏差, 进而对内隐消费态度和脑加工机制进行间接检测。IAT研究结果表明, 意外所得与容易消费的联结更加紧密, 辛苦所得与不易消费的联结更加紧密, 从内隐层面验证了前人的行为研究结论; ERP研究结果发现辛苦所得与意外所得这两个不同收入来源可能建立了不同脑加工机制, 且在P3和LPC成分得到反映, P3成分可能是反映辛苦所得组偏好难消费型消费方式的ERP成分, LPC反映了意外所得收入条件下个体偏好易消费型消费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