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学认知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认知功能之一,许多研究者对其遗传性给出了相关的证据。本文从数感具有跨种系的特点、婴儿具有数量辨别能力、数学遗传的双生子研究以及遗传综合症病人的研究等间接和直接证据层面对数学认知能力的遗传性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分析,指出对数学认知能力的遗传基因研究还需要从正常人的角度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便真正找到数学能力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3.
从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两个方面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进行探讨。采用2(建议来源:来自普通群众/消防人员)×2(关系亲疏:关系亲密/关系疏远)×2(任务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完全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材料以突发事件为背景,根据Kahneman(1981)研究的经典“亚洲疾病问题”改编。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240名来自济南和重庆的大学生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①建议来源影响被试的决策反应,尤其是当建议来自专业人士(如消防人员)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②关系亲疏导致不同的框架效应,在拯救包括亲属在内的受灾人群(关系亲密)时,框架效应非常明显;但当拯救陌生人(关系疏远)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③当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共同作用于被试决策时,凡涉及关系亲密条件时决策者不管建议来源都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而当关系疏远时不同的建议来源导致决策者的决策框架不同。这说明,不同的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1例因青春期认知偏误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案例咨询过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个阶段4次咨询,求助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困扰,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所致。咨询效果显著,焦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通过本案例的介绍,希望能号召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群体、大力普及青春期教育,以帮助青少年顺利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5.
空间位置与从众行为是影响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两个重要因素,该研究在于探讨 这两个因素在人们的逃生决策中究竟如何发挥影响作用.研究采用3(空间位置)×4(人数分布)被试内实验设计对随机选取的6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空间位置和人数分布均对疏散行为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多数人在对逃生出口选择对,距离出口的远近(所处的空间位置)是最先考虑的因素,有少部分人会表现出从众行为,而忽略空间位置.当所处位置在中间时,人数分布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这说明空间位置和人数分布影响了人们的从众行为,进而影响逃生决策.  相似文献   
6.
一天,保卫科的老邹来找我,说是设备科的小吴在外面打群架被拘留了,还有几个和小吴一伙的人逃走了。我问:“这件事跟我们科里有什么关系吗?”老邹说:“正因为有关系才来找你的,你们科的小吕也肯定参加了打群架。”我问老邹,说小吕也参加打架有什么根据,老邹十分自信地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还要什么根据?小吕  相似文献   
7.
采用参照蔡方之等(2004)所设计的图形材料,考察了不同图形排列方式对不同数学学业水平小学生数量估计的影响。35名三年级被试参加了本实验,其中优生20人,差生15人。行为数据和口头报告分析结果显示:(1)优生是更合理的数量估计者。优生数量估计的绝对误差百分比明显小于差生。(2)图形排列方式对数量估计产生了显著影响。不同图形排列方式可能会造成规则-随机数量错觉和均匀-不均匀数量错觉,从而使均匀及规则图形被高估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徐继红  司继伟 《心理科学》2008,31(1):195-199
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图形材料,考察了不同干扰刺激(纯靶刺激;干扰刺激与靶刺激数量相同;干扰刺激是靶刺激数量的2倍)对成人完成数量估计任务的影响.30名硕士生参加了本实验.行为数据和口头报告资料分析显示:1)反应时随数量估计任务难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长;2)干扰刺激越多,任务越复杂,成人估计的误差率越高,准确性越低;3)成人存在多重数字表征形式,完成数量估计任务时主要采用线性表征,但随着干扰刺激物的增加,运用对数表征的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司继伟  孟丽丽  徐继红 《心理科学》2007,30(6):1466-1468
测量估计是算术估计的一种常见形式,被看作个体数量能力早期获得的重要渠道,也可为物理测量教学提供一条有效途径。论文简要回顾了测量估计研究的发展历程,讨论了测量估计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个体常用的测量估计策略种类以及相关的教学训练方式,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