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913年发表的《普通精神病理学》是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奠基之作,对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及哲学的影响延续至今。该书针对当时随着科学心理学、生物精神病学发展而出现的方法论之争,提出精神病理学应该同时包含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由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可以发展出说明心理学(或称解释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徐献军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4):1011-1016
传统的精神分裂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的妄想症候群。因为精神分裂中相对特殊的症状,在妄想形式中可以得到最轻易的把握。Blankenburg则认为:精神分裂的本质结构变异是先于妄想的。因此,他致力于在精神分裂的症状贫乏型(主要是青春型和单纯型)中,寻找精神分裂的本质变异。他发现:精神分裂异常中的核心缺损是自然自明性的失落。根据胡塞尔的超越现象学,自然自明性失落有四个原因:与世界关系的改变、时间建构的改变、自我建构的改变、交互主体性的改变。Blankenburg的精神分裂理论,作为二十世纪有关精神分裂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今天的精神分裂研究仍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佛教从一开始就反对婆罗门教的有神论。佛教的无神论思想主要有四个:一是反对如自在天或梵天这样的创世神,二是反对灵魂不灭,三是主张佛、菩萨也不是实有,四是主张人世间的祸福由人自身的行为决定。佛教在破斥有神论时运用的理性主义哲学思维,使它非常不同于如基督教那样、将信仰放在理性之前的有神论宗教。尽管佛教的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的无神论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考虑到佛教产生于2500年前科学还远未发展起来的年代,所以佛教朴素的无神论倾向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引 言在近二十年来的国外认识论讨论中 ,证词理论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近来证词在认识论中甚至成了一个有些时髦的话题。一些哲学家 ,例如科迪 (T Coady)和弗里克 (E Frick er)凭借在证词领域的贡献而变得广为人知。然而对证词复兴的兴趣不只是更年青一代哲学家的特征 ,毕竟伯格 (T Burge)、杜米特 (M Dummett)、戈德曼 (A Goldman)、雷勒 (K Lehrer)、柏庭加 (A Plantinga)和斯特劳森 (P Strawson)近来也做出了贡献。简而言之 ,过去十年中 ,出版了大量著作 ,其内容涉及到证词理论的方方面面。”[1 ] 证词研究的先驱科迪曾在北京大…  相似文献   
5.
有关离身经验的研究有助于当前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深化对自我及具身认知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诱发离身经验之脑与神经科学研究,长期以来笼罩在离身经验上的神秘面纱,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澄清。当前有关离身经验的科学心理学解释主要包括:诱发离身经验的神经相关物解释、诱发离身经验的身体拥有错觉解释、精神活性物质效用的解释、自发离身经验的特殊性解释。然而,当前的实验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解释主要侧重于诱发离身经验,而对自发离身经验的解释则有待新的科学框架与理论予以审视。未来的跨学科研究需要继续探索离身经验究竟是一种纯粹的幻觉还是一种实在的知觉,建构更为系统、科学的身体自我意识理论框架来解释离身经验,并利用新兴神经科学技术揭示精神活性物质影响离身经验的、潜在的脑与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和认知科学有很多差异:其一,两者有各自不同的著述、研究人员、专业机构、词汇、方法等等。其二,有完全不同的初始假设:现象学认为认知的本质在于认知的主观经验,因此致力于描述主观经验的固定结构;而认知科学认为认知的本质在于其神经基础,它致力于寻找认知的因果机制。认知  相似文献   
7.
Testimony是如何得到辩护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estimonial辩护问题是testimony① 理论的核心问题。它在理论上的重要性表现在 :不解决这个问题 ,就不能解决能否信任他人的问题 ,因而也就不能摆脱认识论中的怀疑主义。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 ,那么认识论中的其他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Lehrer ,pp .5 1-5 2 )认识论者们都竭力提出各自的辩护方案来摆脱怀疑主义的阴云 ,而不同的辩护方案又有不同的哲学和社会学意义。此外 ,testimonial辩护究竟是建立在testimony的基础上 ,还是建立在非testimony的基础上 ,关系到认识辩护的根基是不是社会的。如果辩护是建立在testimony的基础上 ,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